• [  bāo luò  ]
  • ㄅㄠ ㄌㄨㄛˋ
  • QN XTK

包络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平面曲线族中每一条曲线都和不在这族曲线中的一条曲线c相切,并且曲线c上任何一点都是它和曲线族中某一条曲线相切的切点,曲线c称为这个曲线族的包络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包围环绕。

宋 苏轼 《表忠观碑》:“大城其居,包络山川,左江右湖,控制岛峦。”
宋 赵希鹄 《洞天清录·古砚辨》:“端溪 中巖旧坑,石色紫,如新嫩肝,细润如玉……外有黄臕包络,扣之无甚声,磨墨亦无声。”
明 徐弘祖 《徐霞客游记·滇游日记八》:“其内水两重,皆西转而北去,其外大水逆兜,独南流而东绕,此诸流包络之分也。”
清 赵翼 《蛛网》诗:“区区设罻罗,包络能几尺。”

⒉  犹包括。

元 柳贯 《尊经堂》诗:“贞明配日月,广大侔天地,简牘之所资,包络无巨细。”
清 沉德潜 《说诗晬语》卷下:“杜 诗别於诸家,在包络一切,其时露缺处,正是无所不有处。”
章炳麟 《国故论衡·文学总略》:“凡云文者,包络一切箸於竹帛者而为言。”

⒊  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。

《医宗金鉴·痘疹心法要诀·痘主部位》:“包络之络联藏府,三焦之气应无方。”
注:“至於包络,乃周身脂膜之络,联属百骸藏府者也。”

包络(bao luo)同音词

  • 1、宝络[bǎo luò ]

    1.即璎珞。用珠玉串成的颈饰。

  • 2、抱锣[bào luó ]

    1.宋代一种以大铜锣伴身的乐舞。

  • 3、包罗[bāo luó ]

    包括(指大范围):民间艺术~甚广,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完的。

  • 4、苞罗[bāo luó ]

    1.同"包罗"。 2.包括。苞,通"包"。

  • 5、胞络[bāo luò ]

    1.胞衣。

  • 6、报罗[bào luó ]

    1.旧称考取进士后暴卒者。事涉迷信,说法不一。

  • 7、鲍螺[bào luó ]

    1.鳆鱼的别名。即石决明。 2.见"鲍酪"。

  • 8、暴落[bào luò ]

    1.急剧下降。

  • 9、薄落[báo luò ]

    1.犹落魄。潦倒失意。古代戏曲中常用以形容科场失败后颓丧不得志的样子。 2.藩篱。

  • 10、蚫螺[bào luó ]

    1.一种海生软体动物。有贝壳﹐似蛤。肉可食﹐为珍味。亦名鲍鱼﹑鳆鱼﹑石决明。

包络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一绺丝。 2.缠丝。
  • 2、1.古代束发的头巾,又称帞头。 2.马笼头。
  • 3、1.虫名。即莎鸡,俗称络丝娘﹑纺织娘。夏秋夜间振羽作声,声如纺线,故名。
  • 4、1.晋周顗母李氏,名络秀,汝南人。顗父周浚为安东将军,出猎遇雨,止络秀家。浚见而求为妾。父兄不许。络秀曰:"门户殄瘁,何惜一女?若连婣贵族,将来或大益。"父兄从之。后生顗及嵩谟,并列显位。李氏家族亦得正当礼遇。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贤媛》。后因以指有才识之女子。
  • 5、1.陆续。
  • 6、也作“骆驿”。往来不断,前后相接:络绎不绝|络绎而至。
  • 7、驿1.见"络绎"。
  • 8、①依照所装的物件的形状,用线结成的网状的小袋子。 ②绕线绕纱的器具,多用竹子或木条交叉构成,中有小孔,安装在有轴的座子上,用手摇动旋转。
  • 9、①用绳线结成的网状小袋子:倒不如打个络子,把玉络上。 ②绕丝绕纱的器具。
  • 10、1.缫丝车。
  • 11、1.皮制长筒靴。鞮,革履。
  • 12、1.络绎不绝貌。
  • 13、1.中医指人体由经脉分出的大小分支。 2.脉络,比喻头绪或条理。
  • 14、1.见"络幕"。
  • 15、1.见"络幕"。
  • 16、1.亦作"络縸"。亦作"络漠"。 2.张罗覆盖貌。
  • 17、1.马络头。
  • 18、1.植物名。又称白花藤﹑石龙藤﹑石鲮。常绿攀援木质藤本。可供观赏,茎叶可入药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草七.络石》。
  • 19、丝虫1.即络纬。
  • 20、丝娘1.缫丝女子。 2.即络纬。
  • 21、合物又称“配位化合物”。通常指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。也包括由络合分子所组成的化合物。络离子由中心离子同一定数量的配位体(分子或负离子)通过配位键结合而成。如硫酸铜氨〔cu(nh3)4〕so4等。广泛应用于生产、科研和医药等方面。
  • 22、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,接连不断。
  • 23、绎不絶1.亦作"络驿不絶"。 2.形容人﹑马﹑车﹑船等连续不断。
  • 24、驿不絶1.见"络绎不絶"。

包络的相关查询

包络的意思解释、包络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