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huí shǒu  ]
  • ㄏㄨㄟˊ ㄕㄡˇ
  • LK RT
  • 动词

回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把手伸向身后。

turn round and stretch out one's hand;

⒉  还手;还击。

hit back; return a blow;

引证解释

⒈  转过手来。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説着,两个骡夫帮着抬进房来,放在炕上,回手又把衣裳包袱……拿进来。”

如:走出屋子,回手把门带上。

⒉  还手;还击。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二六回:“駡他不敢回口,打他不敢回手。”
谓反掌。极言容易。 《旧唐书·西戎传·高昌国》:“高昌 兵马如霜雪, 汉 家兵马如日月,日月照霜雪,迴手自消灭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反手,转过身体去伸手。

《红楼梦·第四四回》:「说著,回手向头上拔下一根簪子来,向那ㄚ头嘴上乱戳。」

⒉  还击。

《文明小史·第二五回》:「一定吃了人家两个耳光没有回手,所以那般动怒。」

回击

⒊  旧时双方交易时,为了不使价格泄露,彼此握住对方手指以表示价钱。后泛指加价。

《续孽海花·第四六回》:「你老不给也不要紧,就是他们听见了要照样子的。你老回 回手吧!」

回手(hui shou)同音词

  • 1、挥手[huī shǒu ]

    举手摆动:~告别 ㄧ~示意。

  • 2、诲授[huì shòu ]

    1.犹教授。

  • 3、回收[huí shōu ]

    ①把物品(多指废品或旧货)收回利用:~余热 ㄧ~废旧物资。 ②把发放或发射出的东西收回:~贷款 ㄧ~人造卫星。

  • 4、回首[huí shǒu ]

    ①把头转向后方:屡屡~,不忍离去。 ②〈书〉回忆:~往事 。

  • 5、回授[huí shòu ]

    1.转授(官职)。

  • 6、会守[huì shǒu ]

    1.一起等着。

  • 7、会首[huì shǒu ]

    旧时民间各种叫做会的组织的发起人。也叫会头。

回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手铐。
  • 2、1.手掌的中心部分。 2.比喻所控制的范围。
  • 3、1.亲手施行。 2.以手据地而行。
  • 4、1.办事的程序。
  • 5、1.生在手掌的癣。病原体是一种霉菌,症状是手心出现红斑,刺痒,脱皮,严重时发生糜烂。中医叫"鹅掌风"。
  • 6、1.亲笔来信问讯。
  • 7、1.比喻本领才识。 2.指伎俩。 3.犹眼界,眼光。
  • 8、1.喻心有所动,跃跃欲试。
  • 9、1.手工技能。亦指其他技艺。
  • 10、指用手或其他器具刺激性器官,借以达到性满足的行为。常见于青春期男女。一般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,不必因有手淫行为而自卑自责,以致神经衰弱。但应避免手淫过度,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、工作和其他正当文体活动中去。
  • 11、1.手的痕迹。 2.契券﹑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。 3.佛教语。密宗修持以"三密相应"为主,"手印"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。 4.手工印刷。
  • 12、聋哑人传递思想的方法。分手指语和手势语。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,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。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(或辅以表情)模拟形象,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。
  • 13、上级对下级亲笔所写的指令:接奉手谕|连下手谕。
  • 14、先人手汗沾润。因借指先人的遗物:父亲去世,手泽所遗无几。
  • 15、<⒁>手包(多指女用的)。
  • 16、1.古时跪拜礼的一种。两手先到地,同时头低下去,到手为止。
  • 17、1.亦作"手版"。即笏。古时大臣朝见时,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。 2.亦作"手版"。手本的别名。 3.手掌。 4.即戒尺。打手心的板子。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。
  • 18、1.见"手板"。
  • 19、1.亦作"手牓"。 2.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。
  • 20、1.见"手榜"。
  • 21、(~儿)手提的较小的包儿,多用皮革制成。
  • 22、1.手掌的反面。
  • 23、1.诉状。 2.公文。 3.明清时见上司﹑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。写信时则附于信中,对方谦逊常封还。
  • 24、①亲笔的字画等:这本诗稿是家父的手笔。 ②指写作或作品:手笔敏捷|大手笔。

回手的相关查询

回手的意思解释、回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