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ài chánɡ  ]
  • ㄊㄞˋ ㄔㄤˊ
  • DY IPK

太常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官名,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。

献之太常。——明·刘基《郁离子·千里马篇》

an offical who controls ritual,god of land and god of grains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旌旗名。

《书·君牙》:“厥有成绩,纪於太常。”
孔 传:“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。”
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建辰旒之太常,纷焱悠以容裔。”
薛综 注:“辰谓日月星也,画之於旌旗,垂十二旒,名曰太常。”

⒉  官名。 秦 置奉常, 汉景帝 六年更名太常,掌宗庙礼仪,兼掌选试博士。历代因之,则为专掌祭祀礼乐之官。 北魏 称太常卿, 北齐 称太常寺卿, 北周 称大宗伯, 隋 至 清 皆称太常寺卿。参阅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通典·职官七》。

国语辞典

⒈  职官名。掌理宗庙礼仪。秦时置奉常,汉更名为太常,历代沿用之。

《汉书·卷一九·百官公卿表上》:「奉常,秦官,掌宗庙礼仪,有丞。景帝五年更名太常。」

⒉  画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旗帜。

《书经·君牙》「纪于太常」汉·孔安国·传:「王之旌旗,画日月,曰太常。」

英语翻译

Minister of Ceremonies in imperial China, one of the Nine Ministers 九卿[jiu3 qing1]

法语翻译

Amt für Kultus und Opfer

太常(tai ch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台长[tái chánɡ ]

    1.古时御史台的长官。一般指御史大夫。明代罢御史台﹐置都察院﹐则以左右都御史为台长。

太常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永恒之名。 2.通常的名称。
  • 2、1.普通的规模。
  • 3、①一年到头;长时期:山上常年积雪。 ②往年: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
  • 4、1.长期安宁。 2.汉宫殿名。
  • 5、1.平庸的奴仆。
  • 6、1.犹常典。指经典。
  • 7、1.常格。 2.平常的品类。
  • 8、1.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。筑仓储谷,谷贱时增价而籴,谷贵时减价而粜。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。 2.即常平仓。 3.长期平衡。
  • 9、1.一定的期限。
  • 10、1.常用或普通的器物。 2.比喻普通的人。
  • 11、1.一般的情理。
  • 12、1.自然之性;常态。 2.一向如此。
  • 13、1.守常道不变的人。 2.平常的人。 3.固定的人。
  • 14、1.古代君主左右执掌政务的长官。《书.立政》:"王左右常伯﹑常任﹑准人﹑缀衣﹑虎贲。"蔡沈集传:"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。"一说指掌委任之官。见孔传。后泛称皇帝近臣。 2.正常的负荷。 3.长期担任的。
  • 15、1.平日;往日。 2.固定的日子。
  • 16、1.佛教语。犹恒河沙数,形容数量极大。
  • 17、1.固定的赏赐。
  • 18、1. 长期设立的(对临时性的而言)。如:常设机关。
  • 19、1.长生不老。 2.一定的生性。 3.即常生子。 4.固定的财产。
  • 20、1.固定的乐调。 2.正常的声调。
  • 21、1.固定的老师。
  • 22、1.长久安定;经常安宁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常燠"。 2.长期燠热。
  • 24、1.犹常列。

太常的相关查询

太常的意思解释、太常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