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ū suǒ  ]
  • ㄒㄨ ㄙㄨㄛˇ
  • FDM FPX

需索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求取;勒索。

皂隶之所殴骂,胥徒之所需索,皆相良者而施之暴。——《聊斋志异》

extort;

引证解释

⒈  搜寻,求取。

《宣和遗事》后集:“时左藏库金帛已罄尽,乃於宫中需索得金鐶等八百两与之,其人不谢而去。”
清 纪昀 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四》:“后弟所分荡尽,復从兄需索。”

⒉  敲诈勒索。

《京本通俗小说·拗相公》:“若或洩漏风声,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,诈害民财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冤狱》:“皂隶之所殴駡,胥徒之所需索,皆相良者而施之暴。”
陈少伯 《兴中会革命史要·台湾方面之活动》:“﹝年老人﹞看见我进去,以为又是 日本 人藉端需索了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勒索、求取。

《文明小史·第一回》:「他见我们地方官以礼相待,就是有点需索,便也不好十分需索,能够大事化小,小事化无。」

如:「需索无度」。

需索(xu suo)同音词

  • 1、虚所[xū suǒ ]

    1.集市。

  • 2、须索[xū suǒ ]

    1.索取;勒索。 2.必须,须要。 3.一定,必定。

  • 3、蓄缩[xù suō ]

    1.畏缩;退缩。 2.懈怠。 3.收缩;不伸。

需索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复姓。
  • 2、南北朝时,北朝人有辫发,南人对北人蔑称“索虏”。
  • 3、1.我国少数民族名。即鄂温克族。分布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。民风刚劲,勇敢善战。明以前称为通古斯﹑雅库特﹑清称索伦。明末清初以"索伦部"统称索伦﹑达斡尔﹑鄂伦春等族。参阅清西清《黑龙江外纪》三。
  • 4、1.萧条;冷落。 2.数落;责备。 3.怂恿。
  • 5、1.求取米粮。 2.《汉书.东方朔传》:"臣朔饥欲死。臣言可用,幸异其礼;不可用,罢之,无令但索长安米也。"后因以"索米"称谋生。
  • 6、1.探索隐微。
  • 7、1.见"索面"。
  • 8、1.索取性命。
  • 9、没有生气的样子:消沉索莫。
  • 10、1.见"索莫"。
  • 11、1.见"索莫"。
  • 12、1.挑选出来的好牛。
  • 13、1.谓寻求对等。
  • 14、1.索取赔偿。
  • 15、1.犹争强,恃强。
  • 16、1.以铁索﹑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为桥,一般建于山高谷深﹑水势险急处,四川﹑云南﹑贵州多有之。 2.也有用藤或铁索贯巨大竹筒而系于两岸者,过桥时人缚于筒上,用游索往来牵渡,称溜筒桥。见《金川琐记.溜筒桥》。
  • 17、1.寻求。
  • 18、1.讨取。
  • 19、1.系在马胸前的穗状饰物。
  • 20、毫无兴味:兴致索然|文章写得索然无趣。
  • 21、身体颤抖:天寒衣单,浑身索瑟。
  • 22、1.犹煞是。甚是;真是。
  • 23、1.犹只手;空手。
  • 24、1.恐惧貌;颤抖貌。 2.冷漠,无生气貌。 3.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。 4.空虚﹑空乏状。 5.犹瑟瑟。形容细碎之声。

需索的相关查询

需索的意思解释、需索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