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kài tuò  ]
  • ㄎㄞˋ ㄊㄨㄛˋ
  • YNTW KTG

欬唾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比喻声音,谈吐。

⒉  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比喻声音,谈吐。

《三国志·吴志·甘宁传》:“寧 时有三百兵,乃曰:‘可復以五百人益吾,吾往对之,保 羽 闻吾欬唾,不敢涉水,涉水即是吾禽。’”
宋 黄庭坚 《和邢惇夫秋怀》之九:“文章似 扬 马,欬唾落明珠。”

⒉  形容不费力气或时间短暂。
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辨骚》:“顾盼可以驱辞力,欬唾可以穷文致。”
《旧唐书·王武俊传》:“势同患均,转寇讎为父子欬唾间。”

欬唾(kai tuo)同音词

  • 1、开袥[kāi tuō ]

    1.开拓。

  • 2、开脱[kāi tuō ]

    推卸或解除(罪名或对过失的责任):~罪责ㄧ不要为他~。

  • 3、开拓[kāi tuò ]

    ①开辟;扩展:~边疆ㄧ~处女地◇这一年短篇小说的创作道路~得更广阔了。 ②采掘矿物前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。

  • 4、衉唾[kāi tuò ]

    1.吐唾沫。

  • 5、闿拓[kǎi tuò ]

    1.开展。

欬唾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朝人背影吐唾沫。表示鄙弃。
  • 2、1.鄙弃斥责。
  • 3、1.犹附耳。
  • 4、1.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。
  • 5、1.吐唾沫有声。旧时厌禳的迷信举动。 2.鄙弃,厌恶。
  • 6、1.唾液。
  • 7、1.比喻遗忘旧情。 2.比喻休妻。
  • 8、1.鄙弃辱骂。
  • 9、1.往人的脸上吐唾沫。表示鄙视﹑侮辱。语本《战国策.赵策四》:"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。" 2.见"唾面自干"。
  • 10、1.唾液。
  • 11、1.鄙弃,厌恶。
  • 12、1.谓极容易地取得。
  • 13、1.古代妇女刺绣,每当停针换线﹑咬断绣线时,口中常沾留线绒,随口吐出,俗谓唾绒。
  • 14、1.鄙弃羞辱。
  • 15、1.吐唾于肉酱上。谓设谋独占。
  • 16、1.鄙视,看轻。
  • 17、1.比喻极易。
  • 18、1.见"唾涕"。
  • 19、1.亦作"唾洟"。 2.吐唾沫。 3.喻别人的片言只语。
  • 20、1.唾液。
  • 21、1.唾液,口水。
  • 22、1.即唾液腺。详该条。
  • 23、1.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,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,其作用是使口腔湿润,使食物变软容易咽下,同时还含有淀粉酶,能分解淀粉,有部分的消化作用。通称唾沫或口水。
  • 24、1.唾液之余。喻别人的点滴言论。

欬唾的相关查询

欬唾的意思解释、欬唾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