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接受教令。
⒉ 用作谦词,言接受教诲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寡人愿安承教。”赵岐 注:“愿安意承受 孟子 之教令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承教而动,循法无私,民之职也。”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自以为奉令承教,可幸无罪。”
引宋 曾巩 《寄欧阳舍人书》:“所论世族之次,敢不承教而加详焉。”《警世通言·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徐御史 起身相谢道:‘承教了。’”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小髻》:“今已同里,旦晚可以承教。”
⒈ 接受教诲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「梁惠王曰:『寡人愿安承教。』」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「承教而动,循法无私,民之职也。」
1.上交,递交。
1.敬辞。呈上请教。
1.橙皮与椒类配合制成的调味佐料。
1.放纵骄横。
1.显示健壮有力。 2.肆行狡猾。
1.犹驰教。
1.亦作"程校"。 2.考核;衡量。
1.买卖做成,交易成功。
1.靠近城市的区域。
1.犹城边。 2.古代日暮于城上吹笳报时,称城角。
承教的意思解释、承教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