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ū sāi  ]
  • ㄔㄨ ㄙㄞˋ
  • BM PAWF
  • 动词

出塞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远出边塞。

come out to border area;

引证解释

⒈  出边塞。

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今又将兵出塞,攻 梁,梁 破则 周 危矣。”
唐 李白 《太原早秋》诗:“霜威出塞早,云色渡河秋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蒋文肃入场》:“上閲其文喜之,因改今名,遂携出塞,不数载以致大拜云。”
范文澜 蔡美彪 等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:“六〇八年, 隋炀帝 出塞巡视去年所筑 长城,又发丁男二十余万筑 长城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远出边塞。古称远适异国,或出征外夷为「出塞」。

《史记·卷四·周本纪》:「今又将兵出塞攻梁,梁破则周危矣。」
唐·李白〈太原早秋诗〉:「霜威出塞早,云色渡河秋。」

出塞(chu sai)同音词

  • 1、初赛[chū sài ]

    1.谓各种体育竞赛中的第一轮比赛。相对于"复赛"﹑"决赛"而言。

  • 2、出赛[chū sài ]

    1. 参赛。如:这次比赛吸引了很多好手出赛。

  • 3、绌塞[chù sāi ]

    1.困厄;闭塞。

出塞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边境上的关隘。
  • 2、1.塞外胡乐器。以芦以首,竹为管,声悲切。
  • 3、1. 一种量具,做成圆柱形状,用来检查孔的直径。
  • 4、1.塞默。
  • 5、鸿1.塞外的鸿雁。塞鸿秋季南来,春季北去,故古人常以之作比,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。 2.相传汉苏武被拘于匈奴,曾借鸿雁传书;后又有唐王仙客苍头塞鸿传情的故事,因常以"塞鸿"指代信使。
  • 6、1.顶撞人的话。
  • 7、1.塞外的胡笳。
  • 8、1.塞外所吹的号角。
  • 9、1.障塞,要塞。
  • 10、1.回答问题。
  • 11、1.抵补罪过。
  • 12、1.古代酬神祭祀的用具。
  • 13、1.堵塞断绝。
  • 14、1.犹塞门。
  • 15、1.闭塞鄙陋。
  • 16、1.席箕草的别名。可供编织用具。
  • 17、1.指塞外之敌。
  • 18、1.充塞道路。言其多。
  • 19、1.塞上的马。 2.喻世事多变,得失无常,吉凶莫测。亦用以表示超然于得失祸福之外。
  • 20、1.布满;填满。
  • 21、1.屏,影壁。 2.闭门。 3.谓门户阻塞。形容登门之人众多。
  • 22、1.犹沉默,不作声。
  • 23、1.边境之内。
  • 24、1.边塞以南的地区,指中原。

出塞的相关查询

出塞的意思解释、出塞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