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ī zhōu  ]
  • ㄒ一 ㄓㄡ
  • SGHG YTYH

西州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城名。指陕西地区。唐·贞观十四年(公元640年)灭曲氏·高昌,以其地置西州,辖境相当今吐鲁番盆地一带,为东西交通要冲。指巴·蜀地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城名。 东晋 置,为 扬州 刺史治所。故址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。晋 谢安 死后, 羊昙 醉至 西州 门,恸哭而去,即此处。事见《晋书·谢安传》。后遂用为典实。参见“西州路”。

唐 温庭筠 《经故翰林袁学士居》诗:“西州 城外花千树,尽是 羊曇 醉后春。”
宋 苏轼 《日日出东门》诗:“何事 羊公子,不肯过 西州。”
宋 张炎 《甘州·辛卯岁沉尧道同余北归》词:“短梦依然 江 表,老泪洒 西州。”

⒉  指 陕西 地区。

《战国策·韩策三》:“昔者 秦穆公 一胜於 韩原 而霸西州, 晋文公 一胜於 城濮 而定天下。”
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张凉州 一时名士,威著西州。”
清 吴伟业 《赠荆州守袁大韫玉》诗:“西州士女 章臺 柳,南国江山玉树花。”

⒊  指 巴 蜀 地区。

《后汉书·廉范传》:“范 父遭丧乱,客死於 蜀汉,范 遂流寓西州。”
汉 王褒 《四子讲德论》:“求贤索友,歷于西州。”
晋 常璩 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“其珪璋瑚璉之器,则 陈伯臺、李季子、申伯 之徒,文秀暐曄,其州牧郡守冠盖相继,於西州为盛,盖济济焉。”
明 孙蕡 《下瞿塘》诗:“我从前月来西州, 锦官城 外十日留。”

⒋  唐 贞观 十四年(公元640年)灭 麴氏 高昌,以其地置 西州,辖境相当今 吐鲁番盆地 一带,为东西交通要冲。

西州(xi zhou)同音词

  • 1、巂周[xí zhōu ]

    1.本为燕的别名,亦用以称子规鸟。

  • 2、纚舟[xǐ zhōu ]

    1.引舟。纚,通"缡"。

  • 3、系舟[xì zhōu ]

    1.泊舟。

  • 4、系肘[xì zhǒu ]

    1.系缚于肘。

  • 5、系胄[xì zhòu ]

    1.子孙后裔。

  • 6、西周[xī zhōu ]

    见“周 ⑤”(114页)。

  • 7、西洲[xī zhōu ]

    1.西方的洲渚。多指情人所在或与情人相别之地。

  • 8、犀舟[xī zhōu ]

    1.坚固的船只。

  • 9、犀轴[xī zhóu ]

    1.用犀角制的书画卷轴。 2.即犀角带。

  • 10、洗帚[xǐ zhǒu ]

    1.方言。刷洗用具。多用细竹条捆扎而成。

西州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州土,疆土。 2.谓州邑与封国。
  • 2、1. 被选做(如由立法或该州学校的儿童)一个州的花徽的一种开花植物。
  • 3、1.指刺史。
  • 4、1.聚集。
  • 5、1.州和郡的合称。亦泛指地方上。 2.指州郡的长官。
  • 6、1.古代二千五百家为州,二十五家为里。本为行政建制,后泛指乡里或本土。 2.指同乡的人。
  • 7、1.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州和闾的连称。 2.泛指乡里。
  • 8、1.官名。古代指一州之长。《书.周官》:"唐虞稽古,建官惟百,内有百揆四岳,外有州牧侯伯。"蔡沈集传:"州牧,各总其州者。"汉成帝时改剌史为州牧。后废置不常。东汉灵帝时﹐再设州牧﹐掌一州军政大权。魏晋后废。后世借用为对州最高长官的尊称。 2.清代知州也称州牧﹐官阶甚低﹐与知县并称牧令。
  • 9、1.州里,乡里。
  • 10、1.州民。 2.指渔人。
  • 11、1.雇佣以供州中使令的差役。费用由民户承担。
  • 12、1.犹州官。
  • 13、1.官名。即州同知,为知州的副职。
  • 14、1.绕城之道。
  • 15、1.指乡邑。 2.一州所辖的地域。
  • 16、1.州与县的合称。 2.指州县官。
  • 17、1.泛指乡里。
  • 18、1.州闾,乡里。
  • 19、1.州署,州衙。
  • 20、1.州学,州校。
  • 21、1.州中设立的学校。
  • 22、1.按州划分的区域。 2.指州辖的地域。
  • 23、1.南宋时州的刑狱官。
  • 24、1.指州刺史。

西州的相关查询

西州的意思解释、西州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