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ōnɡ shǒu  ]
  • ㄍㄨㄥ ㄕㄡˇ
  • XNG RT

弓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宋代吏役名目的一种。又称弓箭手。宋初多差富户充当,为县尉所属武负责巡逻、缉捕之事。神宗时由差役改为雇役,空际已成募兵。元明因之。

⒉  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宋 代吏役名目的一种。又称弓箭手。 宋 初多差富户充当,为县尉所属武装,负责巡逻、缉捕之事。 神宗 时由差役改为雇役,空际已成募兵。 元 明 因之。参阅 王曾瑜 《宋朝兵制初探》三。

宋 梅尧臣 《汝坟贫女》诗序:“时再点弓手,老幼俱集,大雨甚寒,道死者百餘人。”
宋 洪迈 《夷坚己志·长垣妇人》:“开封 长垣县 两弓手适村野巡逴。”
《宋史·食货志上五》:“宋 因前代之制……以耆长、弓手、壮丁逐捕盗贼。”
《元史·兵志四》:“元 制,郡邑设弓手,以防盗也。”
《清平山堂话本·杨温拦路虎传》:“杨温 打一看时,却是县司弓手五十来人,出巡到此。”
清 恽敬 《三代因革论》七:“宋 曰衙前,督官物;曰耆长、曰壮丁,捕盗贼;曰散从、曰承符、曰弓手,任驱使,则役之而且虐用之矣。”

⒉  古时丈量地亩持步弓的人。

清 黄六鸿 《福惠全书·清丈·责经手》:“丈地弓步不真,责之弓手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善于射箭的人。

射手

⒉  宋代由县尉统属,专门负责缉捕的士兵。

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卷二·李元礼》:「李命弓手冥搜一民以充数,皆以赃满论死。」
《大宋宣和遗事·元集》:「董平取弓手回县,离不得遭断吃棒。」

弓手(gong shou)同音词

  • 1、公绶[ɡōnɡ shòu ]

    1.指高官显贵。

  • 2、拱手[ɡónɡ shǒu ]

    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:~相迎ㄧ~道别。

  • 3、共手[ɡònɡ shǒu ]

    1.犹拱手。两手在胸前相叠合﹐表示恭敬。共﹐通"拱"。

  • 4、共首[ɡònɡ shǒu ]

    1.山名。共伯隐居地。属旧共县(今河南省辉县)。

  • 5、功收[ɡōnɡ shōu ]

    1.收效。

  • 6、功首[ɡōnɡ shǒu ]

    1.谓计功居于首位。

  • 7、攻守[ɡōnɡ shǒu ]

    1.攻取与守卫;进攻与防守。 2.指攻击守卫用的器具。

弓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手铐。
  • 2、1.手掌的中心部分。 2.比喻所控制的范围。
  • 3、1.亲手施行。 2.以手据地而行。
  • 4、1.办事的程序。
  • 5、1.生在手掌的癣。病原体是一种霉菌,症状是手心出现红斑,刺痒,脱皮,严重时发生糜烂。中医叫"鹅掌风"。
  • 6、1.亲笔来信问讯。
  • 7、1.比喻本领才识。 2.指伎俩。 3.犹眼界,眼光。
  • 8、1.喻心有所动,跃跃欲试。
  • 9、1.手工技能。亦指其他技艺。
  • 10、指用手或其他器具刺激性器官,借以达到性满足的行为。常见于青春期男女。一般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,不必因有手淫行为而自卑自责,以致神经衰弱。但应避免手淫过度,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,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、工作和其他正当文体活动中去。
  • 11、1.手的痕迹。 2.契券﹑供词及其他文书上所按的指纹。 3.佛教语。密宗修持以"三密相应"为主,"手印"谓配合所修的本尊而作出的各种手形。 4.手工印刷。
  • 12、聋哑人传递思想的方法。分手指语和手势语。手指语指用手指作出代表有声语言的字母,并按语言的顺序和规则连续打出的语言。手势语指以约定俗成的手势(或辅以表情)模拟形象,构成一定的意义的语言。
  • 13、上级对下级亲笔所写的指令:接奉手谕|连下手谕。
  • 14、先人手汗沾润。因借指先人的遗物:父亲去世,手泽所遗无几。
  • 15、<⒁>手包(多指女用的)。
  • 16、1.古时跪拜礼的一种。两手先到地,同时头低下去,到手为止。
  • 17、1.亦作"手版"。即笏。古时大臣朝见时,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。 2.亦作"手版"。手本的别名。 3.手掌。 4.即戒尺。打手心的板子。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。
  • 18、1.见"手板"。
  • 19、1.亦作"手牓"。 2.手写的用来张贴的文告。
  • 20、1.见"手榜"。
  • 21、(~儿)手提的较小的包儿,多用皮革制成。
  • 22、1.手掌的反面。
  • 23、1.诉状。 2.公文。 3.明清时见上司﹑座师或贵官所用的名帖。写信时则附于信中,对方谦逊常封还。
  • 24、①亲笔的字画等:这本诗稿是家父的手笔。 ②指写作或作品:手笔敏捷|大手笔。

弓手的相关查询

弓手的意思解释、弓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