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wǔ zànɡ  ]
  • ㄨˇ ㄗㄤˋ
  • GG AAU

五藏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中医术语。也称“五脏”。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五个脏器的合称。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,精神意识活动也分属于五藏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五臧”。即五脏。指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。中医谓“五脏”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,故名。

《素问·五脏别论》:“所谓五藏者,藏精气而不写也。”
《管子·水地》:“五味者何?曰五藏。酸主脾,咸主肺,辛主肾,苦主肝,甘主心。”
《汉书·王吉传》“吸新吐故以练臧” 唐 颜师古 注:“臧,五臧也。”
宋 苏轼 《石菖蒲赞》:“开心补五藏,通九窍,明耳目。”

⒉  佛教的五类经典。按,佛教“五藏”尚有其他分类法,而前三类为经、律、论三藏则同。参阅《分别功德论》等。

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·摩揭陀国下》:“凡圣咸会,贤智毕萃,復集《素呾缆藏》《毘奈耶藏》《阿毘达磨藏》《杂集藏》《禁咒藏》别为五藏。”

五藏(wu z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五臧[wǔ zānɡ ]

    1.见"五藏"。

  • 2、五脏[wǔ zànɡ ]

    1.指心﹑肝﹑脾﹑肺﹑肾五种器官。

  • 3、污脏[wū zānɡ ]

    1.亦作"污脏"。 2.肮脏,不干净。

五藏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仪表雄伟,气宇轩昂。
  • 2、1.谓凄怆;悲伤。
  • 3、1.躲藏;躲避。
  • 4、1.书法用语。谓笔锋隐而不露。 2.比喻才华不外露。
  • 5、1.品评。藏,通"臧"。
  • 6、1.潜伏,隐藏。
  • 7、1.府库。 2.中医学名词。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。藏,通"脏"。
  • 8、1.储藏。
  • 9、1.亦作"藏钩"。亦作"藏彄"。 2.古代的一种游戏。相传汉昭帝母钩弋夫人少时手拳,入宫,汉武帝展其手,得一钩,后人乃作藏钩之戏。
  • 10、1.比喻隐藏才华,不使外露。
  • 11、1.收藏。
  • 12、1.仓库的出入口。
  • 13、1.藏匿才智;藏匿心机。 2.犹射覆。猜暗藏之物。
  • 14、1.谓骨子里狡猾,心眼坏。 2.方言。不肯拿出全副精力或不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。
  • 15、1.《汉武故事》:"胶东王数岁,公主抱置膝上,问曰:'儿欲得妇否?'………指其女:'阿娇好否?'笑对曰:'好!若得阿娇作妇,当作金屋贮之。'"胶东王,指汉武帝刘彻。后以纳妾别居为"藏娇"。 2.指姬妾或妓女的住所。
  • 16、1.见"藏去"。
  • 17、藏族戏曲剧种。流行于西藏拉萨和日喀则、昌都等地。14-15世纪僧人汤东结布用跳神仪式和民间歌舞创造藏剧募化造桥。17世纪,五世达赖罗桑嘉错组成职业剧团。旧时每年藏历7月雪顿节,各藏剧团须到拉萨支差。演出分“顿”(开场式)、“雄”(正戏)、“扎西”(结尾的集体歌舞)三部分。以前人物大多戴面具,现已有面部化装。剧目有《文成公主》、《朗莎雯波》、《洛桑王子》等。
  • 18、1.见"藏钩"。
  • 19、1.蓝中略带红的颜色。
  • 20、1.藏族传统历法。阴阳历的一种。九世纪初即已采用,基本上与夏历相同。以五行﹑阴阳和十二生肖相配合计年,每六十年一轮替,一年有十二个月,分二十四节气,月有大小,三年一闰。因受宗教影响,日数有缺有重,"凶日"可除去,"吉日"可重复。近年以来并加星期。
  • 21、阴阳历的一种。中国藏族地区所用的历法。始于9世纪初。与夏历定朔不同,而是定望。即固定“望”必须在每月十五。这样,朔就不一定为初一。与夏历的日序可能相差一天。采用干支纪年,以阴阳五行相配代替十干,再与十二支相配。每月的日数有重有缺。如初四为吉日,可连续两个初四。相反凶日可缺,如初七凶日,初六过后便是初八。藏历岁首在正月元旦。
  • 22、1.埋葬。
  • 23、1.隐匿名声。 2.谓收录其名。
  • 24、1.隐姓埋名。

五藏的相关查询

五藏的意思解释、五藏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