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ínɡ xián  ]
  • ㄇ一ㄥˊ ㄒ一ㄢˊ
  • KQG XYX

鸣弦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鸣弦”。

⒉  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在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”原谓子游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。后以“鸣弦”泛指官吏治政有道,百姓生活安乐。

⒊  拨动琴弦,使之作响。

⒋  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。

⒌  指弓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鸣絃”。

1.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在 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”
原谓 子游 以礼乐为教,故邑人皆弦歌。后以“鸣弦”泛指官吏治政有道,百姓生活安乐。 《后汉书·循吏传赞》:“一夫得情,千室鸣弦。”
李贤 注:“一夫谓守长也。千室谓黎庶。言上得化下之情,则其下鸣弦而安乐也。”
宋 曾巩 《送韩玉汝使两浙》诗:“使传东驰下九天,此邦曾屈试鸣弦。”

⒉  拨动琴弦,使之作响。

三国 魏 曹丕 《燕歌行》之一:“援琴鸣弦发清音,短歌微吟不能长。”

⒊  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。

晋 陶潜 《闲情赋》:“仰睇天路,俯促鸣絃。”
南朝 梁简文帝 《戏赠丽人》诗:“但歌聊一曲,鸣弦未息张。”
唐 杨炯 《和郑校仇内省眺瞩思乡怀友》:“頽风暌酌羽,流水旷鸣絃。”
清 褚人穫 《坚瓠秘集·李近楼琵琶》:“《耳谭》载京师瞽者 李近楼,籍锦衣千户,善琵琶,能左右手。弹新声古曲,无不絶妙,平生羈愁哀怨,及人己胸中事,皆於鸣弦铁拨发之,令人髮上指,泪交下。”

⒋  指弓弦。

唐 李白 《秋猎孟诸夜归》诗:“骏发跨名驹,雕弓控鸣弦。”

鸣弦(ming x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鸣舷[mínɡ xián ]

    1.犹叩舷。古人叩船舷以为歌咏的节拍。

  • 2、鸣蚿[mínɡ xián ]

    1.虫名。与蝉相似。

  • 3、冥显[mínɡ xiǎn ]

    1.佛教指冥﹑显两界。即死后世界与娑婆世界。

  • 4、名贤[mínɡ xián ]

    1.著名的贤人。

  • 5、名衔[mínɡ xián ]

    1.姓名与官衔。

  • 6、明鲜[mínɡ xiān ]

    1.鲜明。

  • 7、明贤[mínɡ xián ]

    1.谓表彰贤人。 2.贤明的人。

  • 8、明显[mínɡ xiǎn ]

    1.清楚地显露出来,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。

  • 9、明线[mínɡ xiàn ]

    1.指与其他导线分隔开,支承在地面以上的导线。2.文学作品中故事发展所呈现的表面线索。

  • 10、明宪[mínɡ xiàn ]

    1.严明的法度。

鸣弦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弦乐器和管乐器。
  • 2、1.扬州弹词的旧称。用扬州方言演唱,以三弦伴奏。清乾隆时已经流行。
  • 3、1.弓缴和钓饵。
  • 4、用琴瑟等伴奏歌唱:三百五篇,孔子皆弦歌之|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。
  • 5、1.弦管。
  • 6、1.弦乐器和管乐器。泛指乐器。 2.泛指歌吹弹唱。
  • 7、1.在曲木上张弦成弓。谓制作弓箭。语本《易.系辞下》:"弦木为弧。" 2.指弓箭。
  • 8、1.弦月的光辉。
  • 9、1.琴弦与琴徽。借指丝弦乐器。
  • 10、1.农历每月的初七﹑八,廿二﹑三(弦日)和月终(晦日)。借指岁月。
  • 11、1.喻性情急躁。
  • 12、1.弦上之箭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五九七引《魏书》:"陈琳作檄草成呈太祖,太祖先苦头风,是日疾发,卧读琳所作,翕然而起曰:'此愈我疾病。'太祖平邺,谓陈琳曰:'君昔为本初作檄书,但罪孤而已,何乃上及父祖乎?'琳谢曰:'矢在弦上,不得不发。'"后因以"弦箭"为典,谓迫不得已,势在必行。
  • 13、1.即续弦胶。
  • 14、1.琴瑟的节拍。
  • 15、1.弓弦和箭末扣弦处。
  • 16、1.弓弦与箭末扣弦处。喻离合无定。语本晋陆机《为顾彦先赠妇》诗之二:"离合未有常,譬彼弦与筈。"
  • 17、1.丝弦乐器。
  • 18、1.指弓。
  • 19、1.借指弦歌之声。 2.指弹奏。
  • 20、1.谓弹琴。
  • 21、1.弓和刀。泛指武器。
  • 22、1.对弹奏弦乐器者的尊称。
  • 23、1.谓配乐唱诗。 2.犹赋诗。
  • 24、1.弓箭。

鸣弦的相关查询

鸣弦的意思解释、鸣弦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