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rào diàn léi  ]
  • ㄖㄠˋ ㄉ一ㄢˋ ㄌㄟˊ
  • XAT NAW FL

绕殿雷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宋代大朝会时,廷下禁卫高声山呼,响声如雷,称为“绕殿雷”。

⒉  科举时代,进士录取后,皇帝召见,按甲第唱名传呼,称“胪传”,亦称“绕殿雷”。

⒊  琵琶的别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宋 代大朝会时,廷下禁卫高声山呼,响声如雷,称为“绕殿雷”。

宋 吴自牧 《梦粱录·元旦大朝会》:“宰执百僚听召宣,领班蹈舞,皆称寿再拜,声传折槛边。禁卫人高声嵩呼,声甚震,名谓‘绕殿雷’。”

⒉  科举时代,进士录取后,皇帝召见,按甲第唱名传呼,称“臚传”,亦称“绕殿雷”。

明 彭大翼 《山堂肆考·登第·卫士传名》:“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,皇帝临轩,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,读于御案前。读毕,宰臣拆视姓名,则曰某人,由是阁门承之,以传於阶下,卫士凡六七人,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,谓之‘臚传’,亦谓之‘绕殿雷’。”

⒊  琵琶的别名。 明 陈继儒 《珍珠船》卷一:“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,以皮为絃。

世宗 令弹,深善之,因号琵琶为‘绕殿雷’。”

绕殿雷(rao dian lei)同音词

  • 1、遶殿雷[rào diàn léi ]

    1.指胪传之声。宋以来进士殿试后,依甲第唱名上殿召见,称胪唱﹑胪传。传唱者声音宏亮如雷,故称。 2.琵琶的别名。

绕殿雷词语接龙

  • 1、①雷暴;霹雳。 ②比喻威力或怒气:~万钧ㄧ大发~(大怒)。
  • 2、指随声附和,也指不该相同而相同(旧说打雷时,许多东西都同时响应)。
  • 3、1.传说中的古代制药人雷公和桐君的并称。
  • 4、1.药名。寄生在竹子根部的一种真菌﹐形状像兔粪。干燥后质地坚硬﹐外皮黑褐色﹐内部白色﹐有苦味﹐是驱虫的特效药。
  • 5、1.见"雷纹"。
  • 6、1.亦作"雷文"。 2.如雷电之形的花纹。
  • 7、1.古泽名。即雷泽。其地当今山东菏泽东北面黄河南岸。
  • 8、1.雷鸣似地轰响。 2.打雷。
  • 9、1.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。其形如斧楔﹐故称。 2.药物名。即霹雳砧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.石二.霹雳砧》。
  • 10、1.雷声滚动。 2.喻风行﹐盛行。
  • 11、1.吼声如雷。
  • 12、1.用惊蛰节后萌发的茶芽炒制的茶叶。
  • 13、1.谓战车的隆隆之声如雷般震动原野。
  • 14、1.雷声。 2.雷鸣般的声音。 3.佛教语。佛说法的声音。谓其如雷震﹐故称。
  • 15、1.隐隐然的雷声﹔雷声隐隐。语本《诗.召南.殷其靁》﹕"殷其靁﹐在南山之阳。"
  • 16、伴有雷电的雨,多发生在夏天的下午。
  • 17、1.古代神话中的水名。
  • 18、1.辚辚作响的战车。
  • 19、1.雷鸣般的喧哗声。
  • 20、1.亦作"靁泽"。古泽名。本名雷夏泽。在河南省范县东南接山东省菏泽市界。传说舜帝曾在此捕鱼。 2.借指大舜。 3.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。 4.古县名。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。
  • 21、1.隆隆作响地前进。
  • 22、1.指蛰伏﹐蛰居。雷于冬时蛰伏不出﹐故称。
  • 23、1.下阵雨时打的雷。
  • 24、1.雷击﹔雷鸣。

绕殿雷的相关查询

绕殿雷的意思解释、绕殿雷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