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í èr  ]
  • 一ˊ ㄦˋ
  • XTD AFM

疑贰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疑二”。因猜忌而生异心。

⒉  指猜忌离心。

⒊  疑惑不定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疑二”。因猜忌而生异心。

汉 刘向 《上<於陵子>序》:“仲子 遁上遁民,舍车而徒,礪志洁身,亡有疑二者哉。”
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绩传》:“孙綝 秉政,大臣疑贰。”
《晋书·文帝纪》:“初, 诞(诸葛诞 )、 钦(文钦 )内不相协,及至穷蹙,转相疑贰。”
宋 欧阳修 《准诏言事上书》:“北虏分兵助 昊,则可牵其南寇之力;若不助 昊,则二国有隙,自相疑贰,此亦伐交之策也。”
清 戴名世 《<戴氏宗谱>序》:“骨肉之恩薄,涣然无所统纪,往往疑贰猜阻,见於父子兄弟之间。”

⒉  指猜忌离心。

《晋书·孙盛传》:“时丞相 王导 执政, 亮(庾亮 )以元舅居外,南蛮校尉 陶称 谗构其间, 导 亮 颇怀疑贰。”
宋 李觏 《寄祖秘丞》诗:“自此习往还,中心蔑疑贰。”
《元史·泰定帝纪一》:“辽王 脱脱,乘国有隙,诛屠骨肉,其恶已彰,恐怀疑贰。”

⒊  疑惑不定。

金 董解元 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张生 心下犹疑贰,道:‘普天之下行来,不曾见这区寺。’”
鲁迅 《坟·摩罗诗力说》:“如 普式庚 於晚出诸作,恒自谓少年眷爱自繇之梦,已背之而出,又谓前路已不见仪的之存,而 密克威支 则仪的如是,决无疑贰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因猜忌疑惑而生异心。

《晋书·卷七七·殷浩传》:「简文以浩有盛名,朝野推伏,故引为心膂,以抗于温,于是与桓温相疑贰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四三回》:「将军外托服从之名,内怀疑贰之见。」

疑贰(yi er)同音词

  • 1、一尔[yì ěr ]

    1.顷刻之间。 2.一经这样。

  • 2、一二[yī èr ]

    1.一两个。表示少数。 2.一一;逐一。 3.犹次第。 4.少许。 5.犹言一两手。指耍弄的手法。

  • 3、已而[yǐ ér ]

    ①罢了;算了: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,今之从政者殆而。 ②副词。不久:已而相如出,望见廉颇|已而得舟,避渚洲,出北海。

  • 4、已尔[yǐ ěr ]

    1.罢了。

  • 5、疑二[yí èr ]

    1.见"疑贰"。

  • 6、鷾鸸[yì ér ]

    1.鸟名。燕子的别名。

  • 7、翼尔[yì ěr ]

    1.鸟张翼疾飞貌。 2.轻盈貌。

  • 8、意而[yì ér ]

    1.传说中的古代贤人。 2.燕子的别名。

  • 9、义儿[yì ér ]

    1.无血缘关系而收认为子者。 2.晩唐诸藩镇主帅,多养勇武善战者为义儿,至五代其风益烈。

  • 10、伊迩[yī ěr ]

    1.近,将近,不远。

疑贰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侍郎。因系六部尚书的副职,故称。
  • 2、1.副车。 2.喻指副职。
  • 3、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,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。
  • 4、1.副车。
  • 5、1.谓改变过去的话。
  • 6、1.和大地之德相媲美。
  • 7、1.犹陪都。
  • 8、1.二端。谓随意作不同的解释。
  • 9、1.知府的副职。
  • 10、1.古代传说中的神名。 2.喻叛贼或罪囚。
  • 11、1.辅佐三公。借指朝廷大臣的副职。
  • 12、1.谓赏誉不当其功。贰,不一,不齐等。
  • 13、1.离宫;副宫。 2.指君主接待贤人之所。
  • 14、1.重毂。毂,车轮中心贯穿车轴的圆木。
  • 15、1.副职。
  • 16、广1.诸侯的副车。
  • 17、1.重犯同一过失。
  • 18、1.异词,不同意的话。
  • 19、1.古礼中添饭加菜的规章。
  • 20、1.再嫁。
  • 21、1.犹失节。
  • 22、1.谓做国君的辅弼﹑助手。 2.太子。太子为君之储贰,故称。 3.二心于君。
  • 23、1.古代州郡长官的副职。
  • 24、1.离,指日,喻天子。贰离,谓储君﹑太子。语本《易.离》:"明两作离,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。"孔颖达疏:"离为日,日为明。"

疑贰的相关查询

疑贰的意思解释、疑贰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