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ā kē dǎ hùn  ]
  • ㄔㄚ ㄎㄜ ㄉㄚˇ ㄏㄨㄣˋ
  • RTFE TUFH RS YPL
  • 动词成语

插科打诨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戏曲演员在表演中插入一些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来引人发笑。泛指不庄重地开玩笑逗乐。

(of an actor) make impromptu comic gestures and remarks;

引证解释

⒈  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引人发笑。

明 高明 《琵琶记·副末开场》:“休论插科打諢,也不寻宫数调,只看子孝与妻贤。”
清 李渔 《闲情偶寄·词曲下·科诨》:“插科打諢,填词之末技也。然欲雅俗同欢,智愚共赏,则当全在此处留神。”
陈毅 《满江红·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》词:“看戏 崖城,有小丑,演来出色。浑身活,插科打諢,满场怡悦。”

⒉  泛指表演滑稽,开玩笑。

清 钱谦益 《大学士孙公行状》:“某不识忌讳,信口开闔,如説法道场,却插科打諢。”
丁玲 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三五:“‘聪明人’是不会碰钉子的……事情出岔子的时候,便插科打诨,轻松的把责任御在别人头上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本指戏剧表演时,以滑稽的动作或言语引人发笑。亦泛指引人发笑的举动或言谈。明·高明也作「发科打诨」、「打诨发科」、「打诨插科」、「插科使砌」、「撒科打诨」。

《汲古阁本琵琶记·第一出》:「休论插科打诨,也不寻宫数调。」

成语解释

插科打诨

插科打诨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诙谐逗趣的言辞。
  • 2、1.乐工。
  • 3、1.头巾一类的东西。大多为教坊﹑诸杂剧人所戴用。
  • 4、诨名。
  • 5、1.开玩笑的话。
  • 6、1.诙谐地讲说佛经故事。
  • 7、外号。
  • 8、1.哄骗。
  • 9、1.打诨耍笑。
  • 10、1.写上淫词秽语的衣服。
  • 11、1.诙谐逗趣的话。
  • 12、混沦1.混沌。浑然未分貌。 2.水旋转貌。 3.引申为扩散流传。
  • 13、混漫1.杂乱。
  • 14、混芒1.亦作"混茫"。 2.混沌蒙昧。指上古人类未开化的状态。 3.指混沌未分状。 4.指广大无边的境界。 5.混杂不清;模糊。
  • 15、混茫1.见"混芒"。
  • 16、混冒1.蒙混,冒充。
  • 17、混蒙1.混沌蒙昧。
  • 18、混名也作“浑名”。绰号:这薛公子的混名,人称他“呆霸王”。
  • 19、混冥1.亦作"混溟"。 2.无分无迹,无始无终。 3.谓原始蒙昧的状态。 4.广大幽深之境。 5.指人心中。
  • 20、混溟1.见"混冥"。
  • 21、混侔1.混同。
  • 22、混挠1.混杂,搅乱。
  • 23、混闹1.胡闹;无理取闹。
  • 24、混滂1.吹牛,说大话。

插科打诨的相关查询

插科打诨的意思解释、插科打诨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