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ān yuàn  ]
  • ㄙㄢ ㄩㄢˋ
  • DG QBN

三怨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三种招人怨恨的事。指爵高、官大、禄厚。

⒉  三种招人怨恨的行为。指凌人、诬人、掩人之善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三种招人怨恨的事。指爵高、官大、禄厚。

《文子·符言》:“老子 曰:人有三怨:爵高者人妬之,官大者主恶之,禄厚者人怨之。”
《列子·说符》:“狐丘丈人 谓 孙叔敖 曰:‘人有三怨,子之知乎?’ 孙叔敖 曰:‘何谓也?’对曰:‘爵高者人妬之,官大者主恶之,禄厚者怨逮之。’”
金 元好问 《感事》诗:“血讎此日逢三怨,风鉴平生备九流。”

⒉  三种招人怨恨的行为。指凌人、诬人、掩人之善。

《国语·周语下》:“今 郤伯 之语犯, 叔 迂, 季 伐;犯则陵人,迂则诬人,伐则掩人。有是宠也,而益之以三怨,其谁能忍之?”

三怨(san yuan)同音词

  • 1、三元[sān yuán ]

    ①指夏历正月初一。“元”有“始”义,此日为年、月、日之始,故称“三元”:三元宝历新。 ②旧以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,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,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,合称“三元”:本朝太宗时,三元不禁夜,上元御乾元门,中元、下元御东华门。 ③指日、月、星:上睹三元如连珠。 ④科举时代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,会试第一名为会元,殿试第一名为状元,合称“三元”。明代也称殿试的前三名状元、榜眼、探花为“三元”。

  • 2、散员[sàn yuán ]

    1.无固定职事的官员。

  • 3、三垣[sān yuán ]

    中国古代所分的三个恒星组合区域的总称。即太微垣、紫微垣和天市垣的总称。太微垣包括室女、后发、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;紫微垣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;天市垣包括武仙、巨蛇、蛇夫、天鹅等星座的一部分。

  • 4、三原[sān yuán ]

    1.三次原宥。

  • 5、三袁[sān yuán ]

    指明代文学家袁宗道、袁宏道、袁中道兄弟三人。他们都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,有才名,当时并称为“三袁”。

  • 6、三远[sān yuǎn ]

    1.中国画表现远山的三种技法。

  • 7、三院[sān yuàn ]

    1.唐制,御史台设三院:台院,置侍御史;殿院,置殿中侍御史;察院,置监察御史。宋仍唐制,有三院大夫。《新唐书.百官志三》:"御史台,大夫一人……中丞为之贰。其属有三院,一曰台院,侍御史隶焉;二曰殿院,殿中侍御史隶焉;三曰察院,监察御史隶焉。"唐韩愈《太原王公神道碑铭》:"历御史,属三院,止尚书郎。"宋欧阳修《归田录》卷一:"御史台故事:三院御史言事,必先白中丞。"又清初改内阁为三院﹐即弘文院﹑秘书院和内院。

三怨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悔恨;怨恨。
  • 2、怨恨:他自觉前非,怨艾日深。
  • 3、1.怨恨懊恼。
  • 4、1.怨恨非议。
  • 5、1.相传秦始皇建墓时,将工匠禁闭于内,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愤,后人发墓见石,称之为"怨碑"。
  • 6、1.因怨恨而背离。
  • 7、1.怨恨的根源。语出《国语.周语下》:"立于淫乱之国,而好尽言,以招人过,怨之本也。"
  • 8、1.犹怨怒。
  • 9、1.犹猜忌。
  • 10、1.埋怨。
  • 11、1.犹怨怅。
  • 12、1.见"怨怅"。
  • 13、1.埋怨责怪。
  • 14、1.仇恨与耻辱。
  • 15、1.怨恨仇视。 2.指所怨恨仇视的人。
  • 16、1.仇敌。
  • 17、1.讽刺。
  • 18、1.愁眉。
  • 19、1.仇人,仇敌。
  • 20、1.哀怨幽咽的笛声。
  • 21、1.哀怨的曲调。
  • 22、1.见"怨痛"。
  • 23、极端仇恨:他与仇人之间的怨毒永远也化解不了。
  • 24、1.见"怨讟"。

三怨的相关查询

三怨的意思解释、三怨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