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fù cì  ]
  • ㄈㄨˋ ㄘˋ
  • GKL UQ

副次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次要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次要。

鲁迅 《二心集·<进化和退化>小引》:“可以解 中国 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,可以破 中国 人最能耐苦的谬说,还不过是副次的收获罢了。”
郭沫若 《沸羹集·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》:“而我们当时,除‘四书’、‘五经’之外还要读些副次的东西,便是 唐 诗、《千家诗》、《诗品》和古文之类。”

副次(fu ci)同音词

  • 1、肤词[fū cí ]

    1.见"肤辞"。

  • 2、肤辞[fū cí ]

    1.亦作"肤词"。 2.肤浅空泛的言辞。

  • 3、负刺[fù cì ]

    1.背负芒刺。喻恐惧不安。典出《汉书.霍光传》:"宣帝始立,谒见高庙,大将军光从骖乘,上内严惮之,若有芒刺在背。"《魏书.孝庄帝纪论》:"未闻长辔之策,遽深负刺之恐。"后亦用为自我惕励之词。

  • 4、赙赐[fù cì ]

    1.谓赏赐财物助办丧事。亦指助办丧事而赠予的财物。

  • 5、凫茨[fú cí ]

    1.见"凫茈"。

  • 6、复词[fù cí ]

    1.意义重复的词句。

  • 7、复次[fù cì ]

    1.再度;又。 2.犹言其次。

  • 8、服词[fú cí ]

    1.承认罪责之词。

  • 9、服辞[fú cí ]

    1.见"服词"。

  • 10、伏词[fú cí ]

    1.招供之词。

副次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即絘布。对市肆所征的税。 2.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。
  • 2、1.犹躔次。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。
  • 3、1.某些国家政府各部部长的副职﹐中华民国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也设此职。
  • 4、1.副车。
  • 5、1.从车。
  • 6、1.编撰传记。
  • 7、1.明时御茶名。
  • 8、1.不安貌。
  • 9、1.第二等;比原来差一等。
  • 10、①次序;等级:循功劳,视次第。 ②依次:长安回望绣成堆,山顶千门次第开。 ③情景;场合: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点点滴滴。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。
  • 11、1.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。 2.次子。
  • 12、1.犹轮对。 2.待制官的别称。
  • 13、1.古勇士名。
  • 14、1.棺椁垄墓外的装饰。《管子.侈靡》:"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﹐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﹐犹不尽﹐故有次浮也。"君知章注:"次浮﹐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。"一说为墓外之郛郭。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曰:"次﹐谓次第﹐浮﹐当谓桴。桴与'捄'通。《说文》:'救﹐盛土于梩中也﹐一曰桴也。'言于墓棫桴聚土壤﹐筑墙周之﹐如城之有郛郭也。"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。
  • 15、1.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。明内阁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元辅;次辅﹐指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。
  • 16、1.汉盖宽饶字次公。为官廉正不阿﹐刺举无所回避。平恩侯许伯治第新成﹐权贵均往贺﹐宽饶不行﹐请而后往﹐自尊无所屈。许伯亲为酌酒﹐宽饶曰:"无多酌我﹐我乃酒狂。"丞相魏侯笑道:"次公醒而狂﹐何必酒也?"见《汉书.盖宽饶传》。又汉黄霸亦字次公。霸少学律令﹐为人明察内敏﹐得吏民心﹐所至有政绩。见《汉书.循吏传.黄霸》。后因以"次公"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。 2.排行第二者之称。
  • 17、1.犹入骨。形容程度极深。
  • 18、1. 旧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;次于部长的职位。
  • 19、1.以后;后来。
  • 20、1.质量较差或质量低于规定标准的物品。
  • 21、1.依次而及。
  • 22、1.发生或发展的次序不是最初的,由分化或成长的后期产生的。2.感应线圈或变压器中的感应电流的,或其电路的。
  • 23、1.犹各家。
  • 24、1.武官职称。次于大将的武官。 2.星名。文昌宫之第二星。

副次的相关查询

副次的意思解释、副次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