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lù mǐ  ]
  • ㄌㄨˋ ㄇ一ˇ
  • PYV OYT

禄米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用作俸禄的粟米(古代官员俸禄,以米(粮)计算,故称“禄米”)

rice as salary;

引证解释

⒈  用作俸给的粟米。因古代俸给常以粟米计称。

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仓无陈粟,府无餘财,官妇不御者出嫁之,七十受禄米。”
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客皆注家籍。其课,丁男调布绢各二丈……租米二石,禄米二石。”
《隋书·食货志》:“州郡县禄米、绢布、丝绵,当处输臺传仓库。”
唐 岑参 《题新乡王釜厅壁》诗:“禄米尝不足,俸钱供与人。”
《文献通考·职官十九》:“国家依品制俸,官一品月俸三十千,职田禄米大约不过千石。”
郭沫若 《李白与杜甫·杜甫的地主生活》:“这位‘主守’之所以能施行仁义,明显地是靠着多馀的禄米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官吏的秩禄米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八四回》:「仍给禄米以养之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四八回》:「二先生道:『这是家兄的禄米一石。』」

禄米(lu mi)同音词

  • 1、卢米[lú mǐ ]

    1.即北齐卢思道。曾为员外散骑郎,直中书省。北齐文宣帝崩,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,他人不过得一﹑二篇,唯思道多达八篇,时称"八米侍郎",或称"卢米"。见《北史.卢思道传》。

  • 2、鹿迷[lù mí ]

    1.谓得失荣辱犹如梦幻,使人迷惑。

  • 3、鹿麛[lù mí ]

    1.鹿和鹿子。泛指鹿。

  • 4、鹿幦[lù mì ]

    1.鹿皮所作的覆苓。用以挡风尘。

禄米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旧时对五斗米道的贬称。
  • 2、1.米泔水。 2.米酒。
  • 3、1.即国际公制。旧名米突制。为法国于十八世纪末所首创。1875年,法﹑德﹑美﹑俄等十七国在巴黎签订米突公约,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制度。我国国务院于1959年6月公布,确定米制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。米制的几个主要单位规定如下:(1) 长度主单位为米,代号m,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米尺在0°C时两端标线间的距离,约等于通过巴黎的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。(2)质量主单位为千克(公斤),代号kg,为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内的铂铱合金制成的标准砝码的质量。(3)容量主单位为升,代号1,为一千克纯水在标
  • 4、1.米粮。
  • 5、1.米之细糠。
  • 6、1.粽子。
  • 7、1. 用大米、小米等制成的醋,质量较优良。
  • 8、1.即五斗米道。
  • 9、1.北宋书画家米芾的别号。米芾字元章,以其行止违世脱俗,倜傥不羁,人称"米颠"。
  • 10、1.米磨成的粉。亦泛指某些谷物磨成的粉。古时亦用作化妆品。 2.大米加水磨成浆,过滤后弄成团,然后制成细条,可煮食。
  • 11、北宋书画家。初名黻,字元章,号襄阳漫士、海岳外史等,祖籍太原(今属山西),定居润州(今江苏镇江)。官礼部员外郎,出知淮阳军。举止怪异,人称“米颠”。书法与苏轼、黄庭坚、蔡襄并称“宋四家”。用笔爽劲豪迈。画山水有“米家山”之称。亦工诗文。著有《书史》、《画史》及《山林集》(已佚,存辑本《宝晋英光集》)。
  • 12、1.淘米水。
  • 13、1.泛指粮食。
  • 14、1.即粔籹。以蜜和面,搓条成束,油炸而成。
  • 15、1.见"米罕"。
  • 16、1.亦作"米哈"。 2.蒙古语音译词。肉。
  • 17、1.指米粮。
  • 18、1. 米色。如:米黄色。
  • 19、1.重阳节吃的米糕。
  • 20、用糯米、黄米等酿成的酒:米酒油馍木炭火,团团围定炕上坐。
  • 21、1.粮食。
  • 22、1.周代鲁国的学校。相传起始于虞舜时代。
  • 23、古希腊雕塑家。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。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塑造人物在剧烈运动时的动态,并善于刻画人物个性。作品原作已佚,传世之作《掷铁饼者》、《雅典娜与马尔斯亚斯》等,均为罗马时代的摹制品。
  • 24、1.米与麦。亦泛指米麦之类的粮食。

禄米的相关查询

禄米的意思解释、禄米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