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í shí  ]
  • ㄒ一ˊ ㄕˊ
  • NU YKW

习识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逐渐形成而难以改变的认识。

⒉  熟知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逐渐形成而难以改变的认识。

明 王廷相 《慎言·君子》:“学至於成心,则习识坚固,吝其旧学而不舍,虽贤者犹不能辩其惑,而况愚不肖之无识乎?故习识害道。”

⒉  熟知。

章炳麟 《訄书·订孔》:“雅声、旧文、旧器, 三代 所用,人间习识。”

习识(xi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禊事[xì shì ]

    1.禊祭之事。指三月上巳临水洗濯﹑祓除不祥的祭祀活动。

  • 2、习士[xí shì ]

    1.熟悉法制的人。《管子.任法》:"故圣君置仪设法而固守之,然故谌杵习士﹑闻识博学之人,不可乱也。"尹知章注:"习士,谓习法之士。"一说,谓俗士。

  • 3、习事[xí shì ]

    1.谓熟谙事理。

  • 4、憘事[xǐ shì ]

    1.好事,喜欢多事。

  • 5、憙事[xǐ shì ]

    1.好事,喜欢多事。

  • 6、戏适[xì shì ]

    1.游戏消遣。

  • 7、细士[xì shì ]

    1.小人。

  • 8、细事[xì shì ]

    1.小事。

  • 9、肸饰[xī shì ]

    1.犹言整饬装饰。

  • 10、饩食[xì shí ]

    1.米粮等食品。

习识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赏识并提拔。
  • 2、1.谓了解﹑认识事物之变化。
  • 3、1.识别辨认。
  • 4、1.识别辨认。辩﹐通"辨"。
  • 5、1.辨认﹔鉴别。
  • 6、1.识见及才能。
  • 7、1.识见和气度。
  • 8、1.识知察觉。
  • 9、穿1.说破。
  • 10、1.有识见﹐能洞达事理。 2.识鉴并洞达。
  • 11、1.识知圣道。 2.识途。
  • 12、1.懂得﹐知道。
  • 13、1.《旧唐书.张弘靖传》﹕"汝辈挽得两石力弓﹐不如识一丁字。"后以"识丁"指识字。
  • 14、1.识见与器度。
  • 15、1.见地和决断。
  • 16、1.犹识荆。
  • 17、1.识鉴。
  • 18、1.能识别货物的好坏。 2.指能鉴别人。
  • 19、1.亦作"识几"。 2.谓知晓事物发生变化的几微迹象。
  • 20、1.见"识机"。
  • 21、1.心理学名词。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。通过反复感知的过程﹐借以形成比较巩固的暂时联系。它是记忆的必要前提。
  • 22、1.识见和节操。
  • 23、1.见解﹔见识。
  • 24、1.亦作"识鉴"。 2.见地和鉴别人材能力。

习识的相关查询

习识的意思解释、习识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