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ó zhì  ]
  • ㄇㄛˊ ㄓˋ
  • OSSD ICK

磨治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打磨治理。

⒉  磨砺;锻炼。

⒊  调治;调理。

⒋  折磨整治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打磨治理。

唐 李商隐 《韩碑》诗:“长绳百尺拽碑倒,麤砂大石相磨治。”
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金龙砚》:“后其孙於京师得铁镜,背铭高古,有道人请为磨治。”
清 恽敬 《张皋文墓志铭》:“今皇帝加上列圣尊号, 盛京 太庙旧藏寳,例遣官磨治,篆所加尊号,刻入之。”

⒉  磨砺;锻炼。

宋 叶适 《宋邹卿墓志铭》:“凡书籍所载,问学所讲,其道心人欲,出入不常,操揉磨治,乃克底善。”

⒊  调治;调理。

宋 苏轼 《代滕甫论西夏书》:“臣私计之,终不以一日之快,而易终身之忧,遂用其言,以善药磨治,半月而愈,初不伤气,体力益完。”

⒋  折磨整治。

杨朔 《春子姑娘》:“﹝ 刘大婶 ﹞说着捋起 春子 的袖子道:‘你们看看,把个孩子磨治成什么样子,还说不受气!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磨平。

唐·李商隐〈韩碑〉诗:「长绳百尺拽碑倒,粗砂大石相磨治。」

磨治(mo zhi)同音词

  • 1、默志[mò zhì ]

    1. 默记。

  • 2、磨止[mó zhǐ ]

    1.犹停止。

  • 3、末职[mò zhí ]

    1.低级官吏。唐孟棨《本事诗.情感》:"韩(韩翃)悒悒殊不得意,多辞疾在家,唯末职韦巡官知其名,与韩独善。"王闿运《<桂阳州志>序》:"即山通侻,浮沈末职;晚临南平,政声洋溢。"亦为属员或部下对长官的自称谦词。

  • 4、末志[mò zhì ]

    1.卑微的志向。

  • 5、末秩[mò zhì ]

    1.低级官职。 2.指低级官吏。

  • 6、陌纸[mò zhǐ ]

    1.指纸钱。陌﹐通"佰"。

  • 7、漠置[mò zhì ]

    1.漠然置之。

  • 8、蓦直[mò zhí ]

    1.一径;笔直。

  • 9、貊炙[mò zhì ]

    1.烤猪。

  • 10、墨汁[mò zhī ]

    用墨加水研磨成,或用制墨原料制成的黑色汁液,用于写字作画。

磨治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。《晏子春秋.杂上四》:"景公使晏子为东阿宰﹐三年﹐毁闻于国。景公不说﹐召而免之。晏子谢曰:'婴知婴之过矣﹐请复治阿﹐三年而誉必闻于国。'景公不忍﹐复使治阿﹐三年而誉闻于国……景公知晏子贤﹐乃任以国政﹐三年而齐大兴。"后因以"治阿"指吏治有方﹐政绩显着。
  • 2、1.见"治辨"。
  • 3、1.治安保卫的省称。
  • 4、1.准备;备办。
  • 5、1.治国的根本措施。 2.谓处理事务从根本上着手。与"治标"相对。
  • 6、1.为帝王出行清理道路。
  • 7、1.谓掌握机动变化的方法。
  • 8、1.亦作"治辩"。亦作"治办"。 2.谓处理事务合宜。 3.治理。 4.备办。
  • 9、1.见"治辨"。
  • 10、1.谓对出现的问题不从根本上谋求解决,仅对显露在外的枝节问题作应急处理。与"治本"相对。
  • 11、1.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。后泛指练兵或治军。 2.出兵作战。
  • 12、1.缉捕治罪。
  • 13、1.谓修整仪态,行步中规矩。
  • 14、1.保管。
  • 15、1.经营产业。
  • 16、1.古代天子诸侯三朝之一。在路门外,司士掌之,为每日视朝之所。 2.政治清明的朝代。
  • 17、1.指综计工作成绩之簿册。
  • 18、1.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,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,谓之"治达"。《周礼.夏官.射人》:"﹝射人﹞掌其治达。"郑玄注:"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,受而达之于王,王有命,又受而下之。"一说谓当广赅众事,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。参阅清孙诒让《周礼正义》。
  • 19、1.治理国家的方针﹑政策﹑措施等。 2.修筑道路。
  • 20、1.谓管理土地的赋税。
  • 21、1.旧时部属对长官或旅外官吏对原籍长官的自称。
  • 22、1.治国的法典。
  • 23、1.修改润色。
  • 24、1.政治安定。 2.点窜改定。

磨治的相关查询

磨治的意思解释、磨治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