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ā ɡā  ]
  • ㄍㄚ ㄍㄚ
  • KDH KDH
  • 拟声词
  • AA式

嘎嘎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鸭叫声。

咬咬嘎嘎水禽声,露松阴满院清。——唐·李山甫《方干隐居》

quack; gaggl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嘠嘎”。

⒉  象声词。禽鸟等的鸣叫声。

唐 李山甫 《方干隐居》诗:“咬咬嘎嘎水禽声,露洗松阴满院清。”
周立波 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一:“卖馃子的人跑进去,鹅都嘎嘎地高声大叫。”
刘白羽 《从富拉尔基到齐齐哈尔》:“几只小青蛙蹲在床底下嘎嘎的叫。”

⒊  象声词。笑声。

魏巍 《东方》第三部第二章:“他正同人高谈阔论,不时地嘎嘎笑着。”
《当代》1981年第2期:“正说着,忽然门外嘎嘎有人笑。”

⒋  象声词。物体活动时发出的声音。

沈从文 《黑夜》:“筏身在转动中,发出嘠嘠声音,如人身骨节作响时情形。”

⒌  亦作“嘠嘎”。一种儿童玩具,两头尖,中间大。 《三侠五义》第五四回:“原来里面是个嘎嘎形儿,全无抓手,用油灰抹亮,惟独当中却有一缝,望时可以见天。

展爷 明白叫通天窟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状声词:(1)​ 形容笑声。(2)​ 形容鸟鸣声。唐·李山甫〈方干隐居〉诗:「咬咬嘎嘎水禽声,露洗松阴满院清。」(3)​ 形容物体相互磨擦或摇动的声音。

如:「她嘎嘎的笑个不停。」
如:「树枝被风吹得嘎嘎作响。」

英语翻译

(onom.)​ quack, honk, (northern dialect)​ very, also pr. [ga1 ga5], [ga2 ga5] etc

德语翻译

coin-coin, (onom.)​ cri du canard, de l'oie, etc.

嘎嘎(ga ga)同音词

  • 1、尜尜[ɡá ɡá ]

    1.一种两头尖,中间大的玩具。

  • 2、噶噶[ɡá ɡá ]

    1.象声词。

  • 3、呷呷[ɡā ɡā ]

    1.形容众声杂沓。

  • 4、呷呷[ɡā ɡā ]

    拟声词。鸭叫声,也形容其他禽兽之声:d04ad04a呷呷,尽奔突于场中。

嘎嘎词语接龙

  • 1、〈方〉黏的东西干后附着在器物上:饭粒都~在锅底上了。
  • 2、1.象声词。
  • 3、1. 象声词,形容物件受力折断、绷断的声音。如:猛听得嘎噔一声,弓弦断了。如: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心里嘎噔一震,再也无法平静。
  • 4、京剧唱腔里,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,唱出的音叫嘎调。
  • 5、1.即嘎嘎。
  • 6、象声词,形容鸭子、大雁等叫的声音。也作呷呷。另见gá·gɑ。
  • 7、1.亦作"嘠咕"。亦作"嘠咕"。 2.布谷鸟。 3.象声词。形容枪射击时发出的响声。
  • 8、1.侗族曲艺曲种。流行于贵州﹑广西﹑湖南侗族居住地区。"嘎锦"侗语意为"叙事歌"。唱调具有民歌特色。传统曲目有《珠郎娘美》﹑《山伯英台》等。
  • 9、1.形容声音突然停止。
  • 10、1.亦作"嘠斯"。 2.[英gas]毒气。
  • 11、1.象声词。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。多重叠用。
  • 12、象声词,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(多重叠用):他挑着行李,扁担压得~~的响。
  • 13、同‘玍子’。
  • 14、巴脆1.形容极脆。 2.干脆,直截了当。
  • 15、巴儿〈方〉附着在器物上的干了的粥、糨糊等:衣裳上还有粥~。
  • 16、嘣脆〈方〉①很脆。 ②形容直截了当;干脆:说话办事~。
  • 17、杂子1.方言。谓心计坏﹑怪主意多的人。
  • 18、渣儿〈方〉①痂。 ②食物粘在锅上的部分或烤焦、烤黄的硬皮。
  • 19、巴溜脆1.嘎巴脆。
  • 20、达梅林蒙古族民间叙事长诗。取材于1929年内蒙古爆发的嘎达梅林起义的历史事件。描写嘎达梅林和妻子牡丹领导牧民起义,反对蒙古王公勾结军阀残酷压迫人民,最后壮烈牺牲的斗争事迹。作品以说唱形式叙事、抒情,刻画人物性格鲜明生动。
  • 21、七马八指毫无条理,乱七八糟。
  • 22、旮旯①角落:犄里旮旯|炕旮旯。 ②狭窄偏僻之地:山旮旯|背旮旯。
  • 23、伽持1.佛教用语。一般写作"加持"。意谓施加佛力于众生,以保护扶持之。
  • 24、伽梨1.亦作"伽黎"。 2.即袈裟。

嘎嘎的相关查询

嘎嘎的意思解释、嘎嘎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