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jì xù  ]
  • ㄐ一ˋ ㄒㄨˋ
  • IY NTL

济恤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见“济恤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“济恤”。亦作“济卹”。周济;救助。
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行品》:“无济恤之仁心,轻告絶於亲旧者,薄人也。”
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三:“致仕 刘军容 玄冀 游寺,见此文卷,甚奇之。怜其贫窶,厚有济恤。”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赏鉴》:“怜其贫窶,厚有济卹。”

济恤(ji xu)同音词

  • 1、记序[jì xù ]

    1.见"记叙"。

  • 2、记叙[jì xù ]

    记述:~文ㄧ~体。

  • 3、饥虚[jī xū ]

    1.犹饥荒。饥,通"饥"。 2.谓腹中空虚而饥饿。

  • 4、纪序[jì xù ]

    1.纲纪次序。

  • 5、纪叙[jì xù ]

    1.记叙。纪,通"记"。

  • 6、疾徐[jí xú ]

    1.快慢。

  • 7、急须[jí xū ]

    1.煮茶﹑暖酒器名。 2.一说古为便溺器名。

  • 8、急需[jí xū ]

    紧急需要:~处理 ㄧ以应~。

  • 9、鸡絮[jī xù ]

    1.鸡和用酒浸的绵絮。相传汉徐穉以此祭奠黄琼。见《后汉书.徐穉传》。

  • 10、积虚[jī xū ]

    1.谓务虚名﹐不切实际。

济恤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怜爱照顾。
  • 2、1.救济遭受祸患的人。
  • 3、1.救灾。
  • 4、1.即抚恤金。
  • 5、1.怜悯。
  • 6、1.安抚赐予;抚恤赏赐。
  • 7、1.忧劳。
  • 8、1.春秋时,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,他国遣使表示慰问,谓之"恤礼"。
  • 9、1.谓怜悯而治理之。
  • 10、1.皇帝赐给功臣的吏员。
  • 11、1.谓予以抚恤,并记其功。
  • 12、1.谓忧虑人民的疾苦。
  • 13、1.怜悯。
  • 14、1.惊恐貌。
  • 15、1.抚恤赏赐。
  • 16、1.谨慎。
  • 17、1.谓考虑问题。
  • 18、1.犹恤典。
  • 19、1.《左传.昭公二十四年》:"抑人有言曰:嫠不恤其纬,而忧宗周之陨。"谓寡妇不忧其织事,而忧国家之危亡。后因以"恤纬"指忧虑国事。
  • 20、1.抚恤慰问。
  • 21、1.搔摩。
  • 22、1.谓怜惜百姓。
  • 23、1.形容衣服裁制合体。恤,也写作"戌"。
  • 24、1.慎用刑法。语本《书.舜典》:"钦哉钦哉,惟刑之恤哉。" 2.特指减刑。 3.明代及清初由中央派往各地审录刑囚﹑清理冤滞的官员,常被称为恤刑。始设置于明太祖时,成化后遂成定制。清康熙时裁省。

济恤的相关查询

济恤的意思解释、济恤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