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hào lù  ]
  • ㄓㄠˋ ㄌㄨˋ
  • JVKO QVIY

照録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不作改变、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不作改变、不加润饰地记载原话或誊写原稿。

吴组缃 《<山洪>后记》:“笔下用语不能脱离口语,但又不能照录口语。”

照録(zhao lu)同音词

  • 1、朝露[zhāo lù ]

    1.早上的露水。 2.比喻存在时间短促。 3.引申为少年而死。

  • 2、朝露[zhāo lù ]

    ①早晨的露水:朝露闪烁。 ②比喻存在时间短促的事物:人生如朝露。

  • 3、诏禄[zhào lù ]

    1.报请王者授与俸禄。

  • 4、赵録[zhào lù ]

    1.指宋赵明诚的《金石录》。

  • 5、昭露[zhāo lù ]

    1.显露。

照録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宋时枢密院承旨起草的文件。
  • 2、1.抄本﹔抄录的副本。
  • 3、1.按名次录用。 2.编次。
  • 4、1.名册。
  • 5、1.即竹使符。为汉代分与郡国守相的符信。
  • 6、1.录尚书事的敬称。 2.宋代南方称押司录事。
  • 7、1.法律上指讯问时记录当事人说的供词。
  • 8、1.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。
  • 9、1.记载官俸等级的簿册。録﹐通"禄"。
  • 10、1.记录。
  • 11、1.图箓预示之年代。録﹐通"箓"。
  • 12、1.谓享受爵禄﹐为官。
  • 13、1.清代科举考试制度﹐凡科考一二等﹐及三等小省前五名﹑大省前十名准送乡试外﹐其馀因故未考者﹐及在籍之监生﹑荫生﹑官生﹑贡生名不列于学宫。不经科考者﹐均由学政考试﹐名为"録科"。经录科录取者即可参加乡试。
  • 14、1.绿襕﹐下截加绿的襕衫。文士之服。
  • 15、1.碌碌。平庸。録﹐通"碌"。
  • 16、1.汉刘向录奏和刘歆《七略》的并称。
  • 17、1.传说中的一种异人。
  • 18、1.录公的命令。
  • 19、1.目录。
  • 20、1.收取。 2.捉取。 3.选定(考试合格的人)。 4.记录摘取。
  • 21、1.职官名。晋公府置录事参军﹐掌总录众官署文簿﹐举弹善恶。后代刺史领军而开府者亦置之。省称"録事"。隋初以为郡官﹐相当于汉时州郡主簿。唐宋因之﹐京府中则改称司录参军。元废。清初各部又设录事﹔清末新官制﹐京师各部及京内外各级司法衙门均设有八品以下录事。 2.指民国时官府或其他机构中任抄写工作的低级职员。 3.唐代曲江宴上进士所推举的督酒人。 4.称会饮时执掌酒令的人。 5.妓女。 6.开设赌局﹐坐分其利的人。
  • 22、1.清代都察院公文存档的副本。
  • 23、1.抄录张帖。
  • 24、1.即图箓。图谶符命之书。録﹐通"箓"。

照録的相关查询

照録的意思解释、照録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