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ōu jù  ]
  • ㄍㄡ ㄐㄨˋ
  • QQC KHA

钩距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钩拒”、“钩拒”。古代的一种兵器。

⒉  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。

⒊  辗转推问,究得情实。

⒋  犹机谋。

⒌  亦作“钩距”。指钓钩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鉤拒”。古代的一种兵器。

《墨子·备穴》:“为铁鉤距长四尺者,财自足,穴彻,以鉤客穴。”
岑仲勉 简注:“既通敌穴,即以铁钩距钩敌方作穴之工兵。 史树青 等曾説:‘ 四川 出土的铁器中,有 汉 钩镶一件,在《武梁祠石刻》中,我们曾见过这样的武器, 刘熙 《释名》説:“两头曰鉤,中央曰镶,或推镶或鉤引。”
但据《墨子·鲁问篇》説:“公输班 作鉤距。”
其作用是“退者鉤之,进者拒之”……我们推测就是展览会中陈列的钩镶,钩拒是它的别名而已。’”《墨子·鲁问》:“公输子 自 鲁 南游 楚,焉始为舟战之器,作为鉤拒之备,退者鉤之,进者拒之。”
明 冯梦龙 《智囊补·兵智·杨锐》:“比寇至,船二百餘艘抵岸,为鉤距所破。”
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非攻》:“﹝ 公输般 ﹞造了钩拒,教 楚王 和 越 人打仗。”

⒉  古代连弩车弩机的部件。

《墨子·备高临》:“筐大三围半,左右有鉤距,方三寸。轮厚尺二寸。鉤距臂博尺四寸,厚七寸,长六尺。”

⒊  辗转推问,究得情实。

《汉书·赵广汉传》:“﹝ 广汉 ﹞尤善为鉤距,以得事情。鉤距者,设欲知马贾,则先问狗,已问羊,又问牛,然后及马,参伍其贾,以类相準,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。”
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:“鉤,致;距,闭也。使对者无疑,若不问而自知,众莫觉所由以闭,其术为距也。”
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安重荣传》:“惟 重荣 自能鉤距,凡有争讼,多廷辩之。”
梁启超 《<史记·货殖列传>今义》:“行之以鉤距之法,用之以罗织之罪。”

⒋  犹机谋。

元 刘祁 《归潜志》卷十:“屏山 以为 李 有鉤距, 刘 谈论锋出,皆惮之。”
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天禧元年》:“竦 娶 杨氏,颇工笔札,有鉤距。”

⒌  指钓钩。

唐 元稹 《估客乐》诗:“一身偃市利,突若截海鲸。钩距不敢下,下则牙齿横。”
傅尃 《钓诗》:“隈谭既失用,钩距竟成虚。”

钩距(gou ju)同音词

  • 1、钩矩[ɡōu jǔ ]

    1.亦作"钩矩"。 2.即规矩。圆规和曲尺。

  • 2、钩巨[ɡōu jù ]

    1.犹机谋。 2.辗转推问﹐究得情实。

  • 3、钩拒[ɡōu jù ]

    1.亦作"钩拒"。 2.见"钩距"。

  • 4、枸橘[ɡōu jú ]

    即“枳”(787页)。

钩距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距,通"拒"。谓拒而不纳。 2.距,通"拒"。闭门拒见。
  • 2、1.拒敌的冲车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3、1.制止为非作歹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4、1.高等脊椎动物的跗骨的近侧骨之一,被认为相当于许多低等脊椎动物的胫侧骨与中间介质的融合。2.负担人体重量的,在踝部与小腿骨相关节的骨。
  • 5、1.闭关据守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6、1.介于大国之间两面受敌的国家。
  • 7、1.对抗;抵御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8、1.撑拄门户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9、1.抗击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0、1.拒谏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1、1. 在…以前。如:距今一千多年。
  • 12、1.守卫国境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3、1.拒绝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4、1.强弩名。
  • 15、①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:天津~北京约有一百二十公里ㄧ现在~唐代已经有一千多年。 ②相隔的长度:等~ㄧ拉开一定的~◇他的看法和你有~。
  • 16、1.拦路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7、1.距,通"拒"。拒绝并加以责难。 2.距,通"拒"。抗拒祸患。
  • 18、1.违背;拒绝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19、1.谓抵抗并打败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20、1.距,通"拒"。阻塞。 2.距,通"拒"。犹拒绝。
  • 21、1.柱石,基石。 2.踞坐石上。
  • 22、1.抵御守卫。距,通"拒"。
  • 23、1.强弓名。
  • 24、1.谓拒用和黜退衰弱退步者。距,通"拒"。

钩距的相关查询

钩距的意思解释、钩距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