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rónɡ nà  ]
  • ㄖㄨㄥˊ ㄋㄚˋ
  • PWW XMW
  • 动词

容纳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方便地或不拥挤地装载。

这个水槽足以容纳下够一头母牛喝的水。

accommodate;

⒉  能装下。

这个礼堂能容纳1500人。

have a capacity of;

⒊  容许,听得进。

他不能容纳不同意见。

tolerate;

引证解释

⒈  包容受纳。

晋 干宝 《晋纪总论》:“﹝ 高祖宣皇帝 ﹞性深阻有如城府,而能宽绰以容纳。”
唐 李德裕 《赐回鹘书意》:“朕想可汗公主以久修邻好,累降嘉姻,望我国家,如归亲戚。朕每宏容纳之意,固无纤芥之嫌。”
宋 王谠 《唐语林·政事上》:“﹝ 韦贯之 ﹞裨赞朝略,未尝有私。性沉厚,容纳进退情理。而士大夫亲昵交友,莫能知者。”
清 和邦额 《夜谭随录·阿稚》:“翁见粧奩堆积,深以所居狭隘不能容纳为忧。”
欧阳予倩 《忠王李秀成》第三幕:“天王 是圣明之主,一定能够容纳忠言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包容、接受。

《三国演义·第二八回》:「今愚意欲遣次子跟随关将军,未识肯容纳否?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五回》:「意欲拜为盟兄,将来诸事还要照顾。只是大胆,不知长兄可肯容纳?」

排挤 拒绝

英语翻译

to hold, to contain, to accommodate, to tolerate (different opinions)​

德语翻译

contenir

法语翻译

fassen, aufnehmen (V)​

容纳(rong na)同音词

  • 1、荣纳[rónɡ nà ]

    1.谓受宠幸重用。

容纳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"九锡"之一。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,纳之于檐下,不使尊者露而升,故名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"诸侯之有德,天子锡之,一锡车马……五锡纳陛。"《汉书.王莽传上》:"朱户﹑纳陛。"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"纳,内也,谓凿殿基际为陛,不使露也。"一说,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,便于上殿。见《文选.潘勖<册魏公九锡文>》"是用锡君纳陛以登"李周翰注。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。
  • 2、1.亦作"纳宝"。 2.契丹语译音。相当于汉语的"行在"。辽﹑金﹑元时国君的行营。
  • 3、1.粗布名。纳,通"衲"。
  • 4、1.犹留步。
  • 5、1.谓所食之米。 2.谓接受钱财。
  • 6、古代定亲时男方送聘礼给女方:下达纳采,用雁。
  • 7、1.纳妾。
  • 8、1.德语Nationalsozialistische(Partei)的缩写Nazi的音译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德国国家社会党,是以希特勒为首的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政党。
  • 9、访1.出谋献策。
  • 10、迎祥致福:蠲邪纳福。后多用为问候之辞:只得蹭上来问:“太爷们纳福。”
  • 11、1.娶妇。
  • 12、1.《吕氏春秋.忠廉》:"卫懿公有臣曰弘演,有所于使。翟人攻卫……及懿公于荣泽,杀之,尽食其肉,独舍其肝。弘演至,报使于肝,毕,呼天而啼,尽哀而止,曰:'臣请为襮。'因自杀,先出其腹实,内懿公之肝。"内,同"纳"。后以"纳肝"为忠烈的典故。
  • 13、1.古代诸侯向天子贡献财物土产。 2.明代科举制度准许人捐纳钱财入国子监,由生员捐纳者称纳贡,而由普通民人捐纳者称例监。清代有例贡,性质相近。
  • 14、1.受到知遇。
  • 15、1.向官府交纳谷物。 2.捐官。 3.授官。
  • 16、1.犹纳土。
  • 17、惊异:心里犹自纳罕|她的眼泪直流下来,众人更是纳罕。
  • 18、1.呐喊。
  • 19、1.复姓。金代有纳合椿年。见《金史》本传。
  • 20、1.犹纳牲。
  • 21、1.归还。
  • 22、1.见"纳官"。
  • 23、1.汉张衡《东京赋》:"人或不得其所,若己纳之于隍。"谓推入城池中。按,《孟子.万章下》称伊尹"思天下之民,匹夫匹妇,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,若己纳之沟中。"张赋本此意。后以"纳隍"指出民于水火的迫切心情。
  • 24、1.进献善言。

容纳的相关查询

容纳的意思解释、容纳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