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ānɡ jiāo  ]
  • ㄅㄤ ㄐ一ㄠˋ
  • DTB FTBT

邦教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国家的教化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国家的教化。

《书·周官》:“司 徒 掌邦教。”
孔 传:“地官卿司徒主国教化。”
南朝 宋 颜延之 《皇太子释奠会作诗》:“妄先国胄,侧闻邦教。”
唐 韩愈 《除崔群户部侍郎制》:“地官之职,邦教是先。”
司徒掌邦教,因亦借指司徒。 《文选·王俭<褚渊碑文>》:“大啟 南康,爰登中鉉,时膺土宇,固辞邦教。”
李善 注:“萧子显 《齐书》曰:建元 元年,进位司徒侍中中书监如故,改封 南康郡 公,邑三千户, 渊 固让司徒。”
刘良 注:“固辞邦教谓再让司徒也。司徒掌邦教,故云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国家的教化。

《书经·周官》:「司徒掌邦教,敷五典,扰兆民。」
《文选·任昉·齐竟陵文宣王行状》:「朝旨以董司岳牧,敷兴邦教。」

邦教(bang jiao)同音词

  • 1、邦交[bānɡ jiāo ]

    国与国之间的正式外交关系:建立~ㄧ断绝~ㄧ恢复~。

  • 2、帮教[bānɡ jiāo ]

    帮助和教育:对失足青少年要做好~工作。

邦教词语接龙

  • 1、教案1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,内容包括教学目的、时间、方法、步骤、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。 教案2 [jiào’àn]清末指因外国教会欺压人民而引起的诉讼案件,也指人民反抗教会欺压而引起的外交事件。
  • 2、1. 教科书;课本。
  • 3、教师讲课时指示板书、图片用的棍儿。
  • 4、有关讲授内容的材料,如书籍、讲义、图片、讲授提纲等。
  • 5、天主教、东正教、新教等教派的信徒的组织。
  • 6、〈书〉教训;教导:谆谆~。
  • 7、1.教导与规劝。
  • 8、1.教导和训戒。
  • 9、1.同"教戒"。
  • 10、1.教化和禁令。
  • 11、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某物的模型、实物、图表和幻灯等的总称。
  • 12、1.太平天国时期贵州的农民起义军为白莲教所领导,故名"教军"。参见"号军"。
  • 13、1.指教化之理。
  • 14、①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或动作(如体育运动和驾驶汽车、飞机等):~车ㄧ~工作ㄧ~得法。 ②从事上述工作的人员:足球~。
  • 15、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年数。
  • 16、军队中通常以命令形式颁发的带试验性的原则规定,如飞行教令、步兵武器实弹射击教令等。
  • 17、1.教授引导。
  • 18、①(~儿)指伊斯兰教。 ②教派。
  • 19、1.教导勉励。
  • 20、1.教育人民。 2.清末泛称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的中国人。
  • 21、1. 出生和受洗时取的名字,以区别于姓氏。
  • 22、1.犹教令。上对下的告谕。 2.犹指示。
  • 23、1.对他人书信的敬称。
  • 24、天主教、正教及新教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礼时的女性监护人。

邦教的相关查询

邦教的意思解释、邦教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