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xiǎn yī  ]
  • ㄒ一ㄢˇ 一
  • KHTQ RKB

跣揖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赤着脚作揖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赤着脚作揖。 《太平御览》卷四六八引《淮南子》:“令尹 子佩 请饮 庄王,庄王 许诺。

子佩 之於京臺, 庄王 不往。明日, 子佩 跣揖北面,立於殿下,曰:‘昔君王许之,今不果往,意者臣有罪乎?’”

跣揖(xian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嫌疑[xián yí ]

    ①被怀疑与某事有牵连:避嫌疑|君子防未然,不处嫌疑间。 ②怀疑;猜忌:徙出外县,不得嫌疑|上虑其兄弟日后嫌疑。

  • 2、纤翳[xiān yì ]

    1.微小的障蔽。多指浮云。 2.指事情的障碍。

  • 3、仙仪[xiān yí ]

    1.指皇家的仪仗。

  • 4、鲜衣[xiān yī ]

    1.美服。

  • 5、鲜异[xiān yì ]

    1.鲜明奇异。

  • 6、鲜逸[xiān yì ]

    1.清新洒脱。

  • 7、鲜意[xiān yì ]

    1.新意。

  • 8、闲一[xián yī ]

    1.亦作"间一"。 2.间或;偶尔。

  • 9、闲衣[xián yī ]

    1.亦作"间衣"。 2.指染成杂色的衣服。

  • 10、闲邑[xián yì ]

    1.古代指未被封赐的土地。

跣揖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拜别。
  • 2、1.长揖不拜之客。 2.向客拱手为礼。
  • 3、①古代客人与主人相见时礼节,互相作揖谦让: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。 ②犹“禅让”。以位让贤者:尧舜揖让。
  • 4、1.犹揖让。宾主相见的礼仪。 2.犹揖让。禅让。
  • 5、1.群聚貌;众多貌。
  • 6、众多的样子:我年虽少君,白发已揖揖。
  • 7、1.古代行礼时依礼仪进退俯仰。
  • 8、盗开门比喻接纳坏人,自取其祸。
  • 9、叆叆1.云盛貌。 2.引申为浓盛貌。 3.树木茂盛貌。
  • 10、叆靅1.昏暗貌。
  • 11、叆霼1.犹依稀﹐不明貌。
  • 12、賹化1.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。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。以"賹"名钱,示钱之贵重。化,通"货"。继賹化后,齐国还铸賹四化﹑賹六化钱。
  • 13、譺譺1.语言迟钝舒缓貌。
  • 14、拸画1.不拘法度。一说不饰容貌。
  • 15、訑訑1.洋洋自得貌﹐沾沾自喜貌。
  • 16、訑谩1.欺诈。
  • 17、訑尿1.遗尿。訑﹐同"遗"。
  • 18、訑言1.夸大不实之言。
  • 19、昳晡1.傍晚。
  • 20、昳丽1. 神采焕发,容貌美丽。如:形貌昳丽。——《战国策·齐策》。
  • 21、搤吭1.扼住咽喉。谓使要害受制。形容危急的形势。
  • 22、搤掔1.见"搤腕"。
  • 23、搤杀1.扼杀﹐用力掐死。
  • 24、搤捥1.见"搤腕"。

跣揖的相关查询

跣揖的意思解释、跣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