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hé línɡ  ]
  • ㄏㄜˊ ㄌ一ㄥˊ
  • T QWYC

和铃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车铃。和在轼前,铃在旗上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车铃。和在轼前,铃在旗上。

《诗·周颂·载见》:“龙旂阳阳,和铃央央。”
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:“鍚鑾和铃,昭其声也。”
杜预 注:“和在衡,铃在旂,动皆有鸣声。”
孔颖达 疏:“和亦铃也。以处异,故异名耳。”
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五九引 晋 傅玄 《良马赋》:“结以轻轩,节以和铃。”

和铃(he ling)同音词

  • 1、犵狑[hé línɡ ]

    1.旧时仡佬族的一支。

  • 2、河灵[hé línɡ ]

    1.神话传说中的黄河水神巨灵。亦泛指河川之精灵。

  • 3、和令[hé lìnɡ ]

    1.和善。 2.和谐畅适。 3.宣布节令时禁。和,通"宣"。

  • 4、鹤岭[hè lǐnɡ ]

    1.仙道所居的山岭。 2.岭名。在江西南昌西山。

  • 5、鹤绫[hè línɡ ]

    1.古代一种丝织物。色白。

  • 6、鹤翎[hè línɡ ]

    1.鹤的羽毛。 2.喻指白色的花瓣。 3.菊花品种名。

  • 7、诃陵[hē línɡ ]

    1.见"诃陵国"。

  • 8、喝令[hè lìnɡ ]

    大声命令。

  • 9、合灵[hé línɡ ]

    1.谓与鬼神有相同之灵应,如福善祸淫等。 2.与神灵相合。

和铃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即碰铃。打击乐器﹐用铜制成﹐形似小碗﹐两个为一副﹐左右手各持一个﹐相碰发音。多用于器乐合奏或戏曲﹑歌舞的伴奏。
  • 2、1.专指因受外力摇晃而发声的铃。球形或扁圆形﹐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﹐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。式样大小不一﹐有骡马系带的﹑儿童玩的或做服饰的。
  • 3、1.僧﹑道游方时手持的响器。
  • 4、①金属发声器。铃大铎小。用于警戒、斋醮、奏乐等:铃铎警耳。 ②铃铛。挂于牲畜颈间,或作儿童玩具、饰物:脖子上挂着一个小铃铎。 ③挂于建筑物上的风铃:中门当途,铃铎虚悬。
  • 5、1.亦作"铃眊"。 2.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﹐四周缀铃。
  • 6、1.铜铃和旗旛。古代常并用于园中﹐以驱雀护花。
  • 7、1.亦作"铃合"。 2.指翰林院以及将帅或州郡长官办事的地方。
  • 8、1.一种打击乐器。鼓框扁平﹐木制。一面蒙兽皮﹐周围嵌以若干小铜铃。演奏时﹐左手执鼓﹐悬空摇动﹐或用右手指﹑掌击之﹔用右拇指搓奏﹐可得震音。用于管弦乐队。 2.铃和鼓。
  • 9、1.见"铃阁"。
  • 10、1.唐代兵营的戒严﹑报警设施。其法是﹕在围在营房四周的木架上挂铃﹐当敌人接触它时会发出响声﹐以便禁戒﹑迎战。
  • 11、1.响箭。
  • 12、1.多年生草本植物﹐叶子长椭圆形﹐开钟状小花﹐向下垂﹐形状像铃﹐白色。结浆果﹐红色﹐球形﹐可以入药。
  • 13、1.随从护卫人员。
  • 14、1.象声词。
  • 15、1.系有铃铛的马匹。
  • 16、1.见"铃毦"。
  • 17、1.缀有垂饰的风铃﹑鸾铃。
  • 18、1.系铃的绳索。唐制翰林院禁署严密﹐内外不得随意出入﹐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。 2.引申指警报﹑边警。
  • 19、1.即铃索。
  • 20、1.巡逻﹑报警用的铜铃﹑木梆等响器。 2.借指巡逻﹑警卫。 3.摇铃击柝。 4.犹号令﹑纪律。
  • 21、1.指僧尼在铃﹑铎之类响器的伴奏之下诵经。
  • 22、1.指侍卫﹑门卒或仆役。 2.太守的敬称。
  • 23、1.即铃阁。
  • 24、1.旧时游走各处﹐手摇串铃召唤病家治病的医生。又称走方郎中。

和铃的相关查询

和铃的意思解释、和铃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