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nì yì  ]
  • ㄋ一ˋ 一ˋ
  • IXU UJN

溺意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心志沉湎于某个方面。

明 张居正 《赠荆门守黄君升开封贰守序》:“今治道益衰,吏为机巧,溺意功利,失其本心。”
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词林·黄慎轩之逐》:“近来縉绅士大夫,亦有捧呪念佛……不遵 孔子 家法,而溺意禪教者。”
《明史·镇国中尉朱勤熨传》:“陛下躬上圣之资,不法古帝王兢业万几,择政任人,乃溺意长生,屡修斋醮,兴作频仍。”

溺意(ni yi)同音词

  • 1、沵迤[nǐ yǐ ]

    1.平坦绵延貌。

  • 2、霓衣[ní yī ]

    1.即霓裳。

  • 3、麑衣[ní yī ]

    1.即麑裘。

  • 4、匿訑[nì yí ]

    1.隐瞒欺诈。

  • 5、匿意[nì yì ]

    1.隐藏真情。

  • 6、拟仪[nǐ yí ]

    1.模仿其法度;仿效。

  • 7、拟议[nǐ yì ]

    ①事先的谋划和议论:事实证明了拟议的正确。 ②草拟:拟议章程。

  • 8、逆夷[nì yí ]

    1.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。

  • 9、逆亿[nì yì ]

    1.谓事先疑忌别人欺诈不正。语本《论语.宪问》:"不逆诈,不亿不信。"邢昺疏:"此章戒人不可逆料人之诈,不可亿度人之不信也。" 2.猜想;预料。

  • 10、逆意[nì yì ]

    1.违背尊长的心意。 2.指违背自己的心意。 3.叛逆的心志。 4.预料。

溺意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情爱;情谊。
  • 2、1.中国画的一种画法。以简练之笔墨勾勒景物的神态,抒发作者的意趣。也叫写意。
  • 3、1.犹意断;固执。
  • 4、1.意态异常。 2.千变万化。意,通"亿"。
  • 5、料想之外:出人意表。
  • 6、1.美好的声誉。意,通"懿"。
  • 7、1.玄鸟(燕)的别名。也称意而。
  • 8、1.谓心愿获偿。 2.引申为称心如意,洋洋自得。
  • 9、1.犹心地。佛教认为意是支配一身之所和滋生万事之处,故称。
  • 10、1.犹意境。
  • 11、1.猜定。
  • 12、1.识见与气度。 2.指艺术作品的意境与风格。
  • 13、1.主观武断。
  • 14、1.神志沮丧。
  • 15、1.心意不快。
  • 16、1.传说中的古代贤人。 2.燕子的别名。
  • 17、1.交情,情分。
  • 18、1.即义符。形声字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,对声符而言。如"粮"字左边的"米","视"字右边的"见","竿"字上面的"竹","盘"字下面的"皿"。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,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。
  • 19、1.气概,胸怀。
  • 20、1.犹才能。
  • 21、1.指诗文的意境与格调。
  • 22、1.佛教语。为六根中的第六根。谓对于法境而生意识,故名。
  • 23、1.缘故。
  • 24、1.挂念。

溺意的相关查询

溺意的意思解释、溺意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