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敬慎,守法度。
⒉ 谨慎节俭。
引《后汉书·沛献王辅传》:“在国谨节,终始如一,称为贤王。”宋 朱熹 《答吕子约书》:“前书所諭正容谨节之功,比想加力,此本是小学事,前此不会做得工夫,今若更不补填,终成欠闕,却为大学之病也。”元 黄溍 《钱翼之墓志铭》:“公见其言谈举止谨节有礼,大奇之。”
引明 方孝孺 《谨节堂铭》:“事亲能养,谨节为贵,谨则无忧,节则不匱。”
1.尽心竭力,保全节操。多指赴义捐生。
①肌肉和关节。 ②比喻文章或言辞重要而有力的转折承接处。
1.犹接见;拜见。
1.升级。
1.进见;接见。语本《易.晋》:"晋,康侯用锡马蕃庶,昼日三接"。孔颖达疏:"'昼日三接'者,言非惟蒙赐蕃多,又被亲宠频数,一昼之间,三度接见也。" 2.交接;接触。
1.全都,完全。
1.虔敬洁净。 2.谓文辞谨严简洁。 3.谨身洁己。
1.谨慎高洁。
1.敬慎戒惧。
1.犹御街。京城街道。
谨节的意思解释、谨节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