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zì shú  ]
  • ㄗˋ ㄕㄨˊ
  • THD MFN

自赎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自己弥补罪过;自己赎罪。

redeem oneself; atone for one's crime;

引证解释

⒈  以资财入官赎罪或立功以赎罪。

《汉书·司马迁传》:“家贫,货赂不足以自赎。”
《宋史·叛臣传下·李全》:“义深 走 金,安用 杀 林 德 自赎。”
《明史·吴复传》:“二十八年,有罪,从征 龙州,建功自赎。”

⒉  泛指自赎其罪。

宋 曾巩 《进太祖皇帝总序状》:“仰负恩待,无以自赎。”
宋 叶适 《母杜氏墓志》:“闰月二十三日,竟卒。天乎痛哉!是所以照临诸孤之不孝,而使之终无以自赎者也。”

⒊  自行解脱。

唐 元稹 《上门下裴相公书》:“阁下若能荡涤痕累,洞开嫌疑,弃仇如振尘,爱士如救馁,使恃才薄行者自赎於烦辱,以能见忌者骋力於通衢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弥补自己的罪过。

如:「自赎罪过」、「立功自赎」。

自赎(zi shu)同音词

  • 1、字书[zì shū ]

    1.以字为单位,解释汉字的形体﹑读音和意义的书,如《说文解字》﹑《玉篇》等。 2.古代指识字课本,如《史籀篇》﹑《仓颉篇》等。

  • 2、字数[zì shù ]

    1. 中文字或外文词的数目或数量。如:六部中篇小说,字数从一万七千到三万五千。

  • 3、子书[zǐ shū ]

    1.指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子部书籍。如《老子》﹑《墨子》﹑《荀子》等。参见"子部"。

  • 4、子叔[zǐ shū ]

    1.复姓。春秋时鲁国有子叔声伯。见《国语.鲁语上》。

  • 5、咨述[zī shù ]

    1.赞叹述说;称道。

  • 6、訾数[zī shù ]

    1.资财的数量。訾﹐通"赀"。

  • 7、缁属[zī shǔ ]

    1.犹缁流。

  • 8、自疏[zì shū ]

    1.谓自求与之疏远。 2.犹自解。

  • 9、自述[zì shù ]

    1.犹自叙。自己陈说。

  • 10、自树[zì shù ]

    1.树立自己的权势;自己有所建树。

自赎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用钱赎回抵押在当铺里的物件。
  • 2、1.用钱物换回抵押品。
  • 3、1.犹赎生。
  • 4、1.谓付出代价,拯救国家。
  • 5、1.补偿过失。
  • 6、1.赎罪的银钱。 2.用钱赎罪。
  • 7、1. 用财物换回。如:赎回抵押品。
  • 8、1. 为赎回抵押品所开出的价码。
  • 9、1.古代赎罪用的细绢。
  • 10、1.犹赎当。解,指解库,即当铺。
  • 11、1.赎罪﹑赎身或赎回抵押品所用的钱。
  • 12、1.挽救。
  • 13、1.古代赎罪用的绢帛。
  • 14、1.犹赎金。
  • 15、1.赎罪的条例。
  • 16、1.用钱赎身或赎回抵押品。 2.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,国家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渐收归国有。
  • 17、1.交纳钱物而免除刑罚。
  • 18、1.赎取生命。
  • 19、1.出钱赎回被匪徒绑走的肉票。
  • 20、1.犹赎过。
  • 21、1.赎罪的钱。
  • 22、1.用钱物或其他代价换取。
  • 23、1.谓赎回因借零星赌注而抵押出去的整锭银子或其他物品。梢,赌本。
  • 24、1.用钱物或其他代价换得人身自由。

自赎的相关查询

自赎的意思解释、自赎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