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háo fèi  ]
  • ㄏㄠˊ ㄈㄟˋ
  • KRDF KDY

嗥吠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嘷吠”。

⒉  狗大叫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亦作“嘷吠”。狗大叫。

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郑韶》:“犬乃嗥吠,跳身於 元周 队内,咬杀 薛元周。”
《太平广记》卷四三七引《集异记》作“嘷吠”。 唐 薛用弱 《集异记·齐琼》:“犬嘷吠终夕,呱呱不輟。”

嗥吠(hao fei)同音词

  • 1、耗废[hào fèi ]

    1.耗费;浪费。

  • 2、耗费[hào fèi ]

    消耗:~时间丨~人力物力。

  • 3、豪费[háo fèi ]

    1.大肆挥霍。

嗥吠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谓蛙鸣。 2.鸣蛙。
  • 2、1.看守门户的狗。闻声则吠,故称。 2.古地名。
  • 3、1.野兽嚎叫。
  • 4、1.亦作"吠厖"。 2.吠叫的狗。语本《诗.召南.野有死麕》:"舒而脱脱兮,无感我帨兮,无使尨也吠。"
  • 5、1.见"吠尨"。
  • 6、1.善于叫的狗。 2.喻供人差使者。
  • 7、1.喻少见多怪。语本唐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"仆往闻庸蜀之南﹐恒雨少日﹐日出则犬吠。"
  • 8、1.见"吠舍"。
  • 9、印度种姓制度四大种姓中的第三等级。是从事社会生产的农牧民、手工业者和商人等阶层,他们承担税负以供养婆罗门和刹帝利,属于受压迫、被统治的阶级。
  • 10、1.指狗叫声。 2.一条狗叫,群犬闻声跟着叫。喻盲从,随声附和。
  • 11、1.[梵Veda]意为"知识"。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早期文献,包括《黎俱》﹑《夜柔》﹑《娑摩》和《阿闼婆》四部本集及《森林书》﹑《奥义书》﹑《法经》等。"吠陀"用古梵文写成,是印度宗教﹑哲学及文学之基础。
  • 12、1.狗见形影而吠。喻不辨是非而盲目附和。
  • 13、1.岭南少雪,狗见之而吠。喻少见多怪。
  • 14、1.《战国策.齐策六》:"跖之狗吠尧,非贵跖而贱尧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"后以"吠尧"比喻坏人攻击好人。
  • 15、瑠璃1.[梵Vaidūrya]佛经所说"七宝"之一。谓产于须弥山,为青色宝石,坚固而莹澈。
  • 16、非其主吠:狗叫。狗朝着外人乱叫。旧比喻各为其主。
  • 17、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。
  • 18、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。
  • 19、胇胃1.古大傩时所扮十二驱疫神之一。
  • 20、非行1.不正当的行为﹔恶行。
  • 21、非熊1.《六韬.文师》载﹕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﹐行前占卜﹐卜辞曰﹕"田于渭阳﹐将大得焉﹐非龙非彲﹐非虎非罴﹐兆得公侯。天遣汝师以之佐昌。"后果见太公坐渭水边垂钓﹐与之语而大悦﹐遂同车而归﹐拜为师。古熊罴连称﹐后遂以"非熊"为姜太公代称。
  • 22、非烟1.见"非烟"。
  • 23、非业1.谓不急之务。 2.佛教语。谓非命之业。特指非命而死﹐包括横死(非由前世之业因﹐实由现世的灾难而死)和夭死(人寿皆有定命﹐不得其定命而早死)。
  • 24、非仪1.《诗.小雅.斯干》﹕"无非无仪﹐唯酒食是议﹐无父母诒罹!"郑玄笺﹕"仪﹐善也。妇人无所专于家事﹐有非﹐非妇人也﹔有善﹐亦非妇人也。"后以"非仪"指妇女的是与非﹐善与恶。《孔子家语.本命》﹕"﹝女子﹞教令不出于闺门﹐事在供酒食而已﹐无阃外之非仪也。"一说为违命专擅﹐无三从之德。参阅马瑞辰《毛诗传笺通释》卷十九。 2.违背礼仪。

嗥吠的相关查询

嗥吠的意思解释、嗥吠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