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ān tiē  ]
  • ㄢ ㄊ一ㄝ
  • PV MHKG

安贴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安定;塌实。

事情都办妥,心里才算安贴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同“安帖”。

宋 王溥 《唐会要·石国》:“﹝ 开元 ﹞二十九年,其王 伊吐屯屈勒 遣使上表曰:‘……伏乞天恩,不弃 突厥 部落,讨得 大食 诸国自然安贴。’”
《元典章·吏部五·职制》:“若任内抚治军户安贴,不致减削气力,验事轻重陞迁。”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只是人生面不熟,又不知娘的意思怎么,有些不安贴,还想要去。”
清 林则徐 《英兵船各处滋扰在穿鼻沙迭次将其击退折》:“现在沿海閭阎,照常安贴,堪以上慰宸怀。”
王西彦 《黄昏》:“她只简单地觉得,自从离开了那山村,自己的心就一直没有安贴过。”

⒉  平复。

宋 袁文 《瓮牖闲评》卷八:“凡一城之内佛像有手足不完者皆修之,所费不貲。工未毕,而臂疾顿除,安贴如平时。”

安贴(an tie)同音词

  • 1、安帖[ān tiē ]

    1.安定﹑平静。 2.妥贴。 3.踏实。

安贴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 用以组合成大梁或叠层梁的几块部件之一(如厚木板或铁板)。
  • 2、1.亏本。
  • 3、1.缝于衣服或其它织物制品里子边缘处的窄条。
  • 4、用钱给以帮助:贴补家用|用救济款贴补受灾人家。
  • 5、1.贴换钱钞。
  • 6、1.垫衬。 2.指垫衬的东西。
  • 7、1.贴紧承接。
  • 8、1.科举考试时,凡有夹带﹑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,不准考试。 2.商业用语。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,须找出的款项,称为贴出。
  • 9、1.戏剧脚色名。指同一剧中扮演次要角色的旦角。
  • 10、1.谓贴近地面。
  • 11、1.典质;典押。
  • 12、1.犹合拍。不走调。
  • 13、1.对于量刑失当而轻判者,加重处罚或罚款以结案。
  • 14、1.明宣德六年,因江南农民运粮到北方各仓,往返需时几近一年,有误生产,改令农民送粮至淮安﹑瓜州,交付卫所官军北运。农民向官军补贴路费和耗米,称贴兑。
  • 15、1.贴着耳朵。 2.垂着耳朵。驯服顺从的样子。
  • 16、1.古代门两旁的长木。
  • 17、1.佐助防守。 2.清绿营兵千把总的副职。
  • 18、1.贴补耗费。
  • 19、1.旧时的一种陋俗。指女子在家人的纵容下私通男子以图钱财。
  • 20、1.紧贴着;黏附着。 2.服帖;顺从。
  • 21、1.驯顺;服帖。 2.平贴,平服。 3.舒坦。
  • 22、1.修改。
  • 23、1.张贴悬挂。
  • 24、1.谓拉拢男女双方作不正当的结合。

安贴的相关查询

安贴的意思解释、安贴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