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í lún  ]
  • ㄇ一ˊ ㄌㄨㄣˊ
  • XQI XWX

弥纶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统摄;笼盖。

⒉  经纬,治理。

⒊  综括、贯通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统摄;笼盖。

《易·繫辞上》:“《易》与天地準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
高亨 注:“《释文》引 京 云:‘準,等也。弥,遍也。’《集解》引 虞翻 曰:‘纶,络也。’弥纶即普遍包络。此二句言《易经》所讲之道与天地齐等,普遍包络天地之道。”
《周书·尉迟运等传论》:“斯固弥纶三极,囊括百代。”
《朱子语类》卷九八:“弥纶天地,该括古今。”
明 李东阳 《重进<大明会典>表》:“肆天心之厌乱,属圣主之开基。俊德神功,弥纶宇宙;宏纲大法,敷賁臣民。”
《清史稿·礼志五》:“大行皇帝於皇上为禰庙,非七庙亲尽比,而功德弥纶,又当与列祖、列宗同为百世不祧之室。”
李群 《杀人篇》:“是故新旧之交,杀气弥纶;文运将开,劫运先至。”

⒉  经纬,治理。

《文选·李康<运命论>》:“言足以经万世而不见信於时,行足以应神明而不能弥纶於俗。”
吕延济 注:“言时君不能用之使广理於俗也。”
宋 陈亮 《谢郑侍郎启》:“弥纶妙手,经济长才。”
明 宋濂 《<郭考功文集>序》:“文学侍从之臣,亦皆传习经艺,彰露文采,足以备顾问,资政化,所以竭其弥纶辅翼之责,作其发扬蹈厉之勇。”

⒊  综括、贯通。

汉 蔡邕 《太傅胡公碑》:“谭其旧章,弥纶古训。”
《梁书·刘勰传》:“夫銓叙一文为易,弥纶羣言为难。”
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覈才》:“向之数子所撰者,盖不过偏记杂説小卷短书而已,犹且乖滥踳駮,一至於斯,而况责之以刊勒一家,弥纶一代,使其始末圆备,表里无咎,盖亦难矣!”
姚华 《论文后编·目录上》:“论者弥纶群言,而研精一理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周遍包罗。

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论说》:「论也者,弥纶群言,而研精一理者也。」

弥纶(mi lun)同音词

  • 1、弥沦[mí lún ]

    1.梦魇。 2.犹弥漫。充满;布满。

  • 2、麋论[mí lùn ]

    1.包括;统摄。

弥纶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即昆布。海藻类植物。可供食用﹑药用。
  • 2、1.皇帝的册命。
  • 3、1.皇帝的恩典。指诏书。
  • 4、1.犹内阁。明清时称宰辅所在之处为"纶扉"。
  • 5、1.《礼记.缁衣》:"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;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。"郑玄注:"言言出弥大也。"孔颖达疏:"'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'者,亦言渐大,出如綍也。綍又大于纶。"后因称皇帝的诏令为"纶綍"。
  • 6、竿1.钓竿。
  • 7、1.见"纶诰"。
  • 8、1.亦作"纶告"。 2.皇帝的诏令文告。
  • 9、1.中书省的代称。为代皇帝撰拟制诰之处。
  • 10、1.皇帝的诏敕文书。
  • 11、1.冠名。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。一说配有青色丝带的头巾。相传三国蜀诸葛亮在军中服用,故又称诸葛巾。
  • 12、古代一种头巾,用蓝色丝带编成。也有用别种颜色的:羽扇纶巾,谈笑间,强虏灰飞烟灭。参见“诸葛巾”(248页)。
  • 13、1.犹经纶。整理丝缕。比喻治理政事。
  • 14、1.犹伦理。纶,通"伦"。事物的条细。 2.犹纹理。
  • 15、1.将丝带结成网络。犹今之扎彩。
  • 16、1.天子的诏命。
  • 17、1.指中书省。中书舍人职掌撰拟诏令,故称。
  • 18、1.即诏书。
  • 19、1.犹纶阁。中书省的代称。撰拟制诰之所。
  • 20、1.《礼记.缁衣》:"王言如丝,其出如纶;王言如纶,其出如綍。"郑玄注:"言言出弥大也。"后因以"纶言"为帝王诏令的代称。
  • 21、1.犹纶阁。中书省的别称。中书省为草拟诏令之所,唐时称为右掖。
  • 22、1.犹纶言。帝王的诏令。
  • 23、1.即诏书。
  • 24、1.即诏书。

弥纶的相关查询

弥纶的意思解释、弥纶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