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áo zá  ]
  • ㄘㄠˊ ㄗㄚˊ
  • KGMJ KHGD

嘈囐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形容鼓声喧响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形容鼓声喧响。

《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》:“总轻武於后陈,奏严鼓之嘈囐。”
薛综 注:“嘈囐,鼓声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而人君撞千石之鐘,伐雷霆之鼓,砰磕嘈囐,惊魂荡心。”
唐 韩愈 《奉和杜相公太清宫纪事陈诚上李相公十六韵》:“噌吰宫夜闢,嘈囐鼓晨挝。”

嘈囐(cao za)同音词

  • 1、嘈杂[cáo zá ]

    喧闹;乱哄哄:嘈杂刺耳|人声嘈杂。

嘈囐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即嚈哒。
  • 2、杂类1.混杂的种类﹔非纯正的种类。亦指各种类别。
  • 3、杂累1.谓成熟。《淮南子.俶真训》﹕"古之真人﹐立于天地之本﹐中至优游﹐抱德炀和﹐而万物杂累焉。"高诱注﹕"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气﹐故万物杂累﹐言成熟也。"一说﹐"杂累"当作"炊累"﹐犹动升。刘文典集解引孙诒让曰﹕"杂累﹐无成熟之义。杂﹐疑当作炊。《庄子.在宥篇》云﹕'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。'《释文》云﹕'炊本作吹。同。'司马云﹕'炊累﹐犹动升也。'……《淮南书》似即本彼文﹐高训为成熟﹐则与司马﹑郭义异耳。"
  • 4、杂礼1.指古代私人撰着的礼仪著作。
  • 5、杂理1.犹会审。
  • 6、杂粮1.指米麦以外的粮食。
  • 7、杂料1.古代给予官署的各种津贴。
  • 8、杂流1.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﹐如工商﹑医卜﹑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谋生者。 2.古代非正途出身的杂职官吏﹑小官吏。
  • 9、杂虏1.旧时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蔑称。
  • 10、杂录1.文学杂文集。2.杂集。
  • 11、杂録1.古代史学体裁之一种。 2.古人多以此为书名。
  • 12、杂虑1.犹杂念。
  • 13、杂乱1.多而乱﹔无秩序﹑条理。 2.指使之杂乱。
  • 14、杂论1.共同议论。 2.漫无中心﹐涉及面广的议论。
  • 15、杂卖1.指杂货小商贩。
  • 16、杂面1.亦作"杂面"。 2.用绿豆﹑小豆等粉制成的面条。
  • 17、杂民1.古称工商游食之民。
  • 18、杂名1.谓名目繁多。
  • 19、杂木1.杂色木材﹔劣质木材。
  • 20、杂难1.各种论难。
  • 21、杂能1.博杂的技能。
  • 22、杂拟1.古诗诗体之一种。指各种模拟前人作品所写的诗。
  • 23、杂念1.种种思虑﹔不纯正的念头。
  • 24、杂牌1.正牌﹑名牌之外的各种牌号。 2.引申为非正规的﹐非正统的。

嘈囐的相关查询

嘈囐的意思解释、嘈囐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