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fànɡ yánɡ  ]
  • ㄈㄤˋ 一ㄤˊ
  • YT IU

放洋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谓船只离开港口经远洋航行至国外。指乘船出海。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谓船只离开港口经远洋航行至国外。

宋 朱彧 《萍洲可谈》卷二:“广州 自小海至 溽州 七百里……商船去时至 溽州 少需以诀,然后解去,谓之放洋。”
孙中山 《中国内乱之原因》:“﹝ 陈廉伯 ﹞所领的护照,是预备第二批军火到的时候才用的,后来果然有第二批军火由 欧洲 放洋。”

⒉  指乘船出海。

宋 蔡絛 《铁围山丛谈》卷四:“大观 末,( 任宗尧 )从尚书 王寧 、中书舍人 张邦昌 使 高丽,为上节人,至 四明 则放洋而去。不十日, 四明 忽传副使舶坏,众为痛之。”
宋 何薳 《春渚纪闻·龙神需舍利经文》:“元丰 初, 安燾 厚卿、陈睦 和叔 二学士,奉使三 韩 ……放洋之二日,风势甚恶,海涛忽大汹涌,前后舟相失。”

⒊  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。

巴金 《沉落》:“你知道 云先 今天放洋么? 云先 平日很用功,所以有这个报酬。”
孙犁 《澹定集·致铁凝信(三)》:“当他出国放洋之日,送他一部《孽海花》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船舶出海。

宋·朱彧《萍州可谈·卷二》:「广州自小海至溽洲七百里,……商船去时,至溽洲少需以诀,然后解去,谓之放洋。」

⒉  出国留学。

如:「他的儿女都放洋了。」

归国

放洋(fang y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仿佯[fǎnɡ yánɡ ]

    1.亦作"仿洋"。 2.游荡;遨游。

  • 2、仿洋[fǎnɡ yánɡ ]

    1.见"仿佯"。

  • 3、方扬[fānɡ yánɡ ]

    1.古西戎的一支。

  • 4、方羊[fānɡ yánɡ ]

    1.亦作"方佯"。亦作"方洋"。 2.即彷徉。徘徊﹐不自安貌。 3.即彷徉。翱翔;腾飞。

  • 5、方佯[fānɡ yánɡ ]

    1.见"方羊"。

  • 6、方洋[fānɡ yánɡ ]

    1.见"方羊"。

  • 7、放羊[fànɡ yánɡ ]

    ①把羊赶到野外吃草 。 ②比喻不加管理,任其自由行动:老师没来上课,学生只好~。

  • 8、放佯[fànɡ yánɡ ]

    1.犹言装模作样。

  • 9、放养[fànɡ yǎnɡ ]

    把鱼虾、白蜡虫、柞蚕或水浮莲、红萍等有经济价值的动植物放到一定的地方使它们生长繁殖:~草鱼ㄧ~海带。

  • 10、放样[fànɡ yànɡ ]

    (~儿)在正式施工或制造之前,制作建筑物或制成品的模型,作为样品。

放洋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用铅字排版印刷。区别于木版﹑铜版。
  • 2、1.外国。
  • 3、1.外国兵。
  • 4、1.旧时称机器织的平纹布。与手工纺织的"土布"相对。
  • 5、1.指跟外国做买卖得到的财物。亦泛指意外之财。
  • 6、1.琼脂的通称。详"琼脂"。
  • 7、1.旧指西式军事和体育方面的操练。
  • 8、1.旧指洋人较多的都市。多指上海。
  • 9、1.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,主要用以载人。有两个橡胶车轮,车身前有两根长柄,柄端有横木相连。又叫人力车。
  • 10、1.海上航行的大船。 2.指外国制造的轮船。
  • 11、1.亦作"洋磁"。 2.方言。搪瓷。
  • 12、1.见"洋瓷"。
  • 13、1.多年生草本植物,叶圆筒形,中空,秋天开花,花小,色白。地下有白色或紫红色的扁球形鳞茎。 2.亦称"洋葱头"。洋葱的鳞茎。可以食用。
  • 14、1.外国刀(多指日本军用大刀)。
  • 15、1.指带有玻璃护罩的煤油灯。
  • 16、1.方言。银元。
  • 17、1.钉子的俗称。
  • 18、1.洋行老板。
  • 19、1.指用牛痘苗种痘。
  • 20、1.一种棉织品。表面光洁,像缎子。
  • 21、1.海防。
  • 22、1.欧美式样的房屋。
  • 23、1.琼脂的通称。详"琼脂"。
  • 24、1.和风。洋,通"祥"。祥和。

放洋的相关查询

放洋的意思解释、放洋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