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ō bō  ]
  • ㄅㄛ ㄅㄛ
  • IB IB
  • AA式

波波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奔波。

⒉  寒颤声。

⒊  食品名。即饆饠。饽饽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奔波。

唐 岑参 《阌乡送上官秀才归关西别业》诗:“风尘奈汝何,终日独波波。”
宋 梅尧臣 《书南事》诗:“大梁 国南门,驛骑方腾趋。波波一何急,蛮寇围 番禺。”
明 袁宏道 《仲春十八日宿上天竺》诗:“终日忙波波,忘却自家宝。”

⒉  寒颤声。

《楞严经》卷八:“二习相陵,故有吒吒、波波、罗罗。”
子璿 义疏:“吒、波、罗等,忍寒声也。”

⒊  食品名。即饆饠。饽饽。

元 无名氏 《冯玉兰》第一折:“妳妳敢肚饥了,且住一住儿,等我买几个波波来吃咱。”
明 杨慎 《毕罗》:“食之精者有樱桃,饆饠,今北人呼为波波,南人讹为磨磨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奔波忙碌。

宋·杨万里〈二月十三日谒两庙早起〉诗:「近来事事都无味,老去波波有底忙。」
元·无名氏《货旦郎·第一折》:「你把解库存活,草堂工课都耽阁,终日波波,白日休空过。」

⒉  寒颤声。

《楞严经·卷八》:「二习相凌,故有咤咤、波波、啰啰。」
宋·子璿《楞严经义疏注经·卷一六》:「咤、波、罗等,忍寒声也。」

波波(bo bo)同音词

  • 1、趵趵[bō bō ]

    1.象声词。脚踏地的声音。

  • 2、泊泊[bó bó ]

    1.纷错。 2.象声词。多形容水声。

  • 3、渤渤[bó bó ]

    1.流水声。

  • 4、膊膊[bó bó ]

    1.形状成块。 2.象声词。

  • 5、伯伯[bó bo ]

    1.伯父。

  • 6、勃勃[bó bó ]

    旺盛的样子;强烈的样子:兴致勃勃|野心勃勃。

  • 7、拨拨[bō bō ]

    1.鱼游动或跳动貌。

  • 8、饽饽[bō bō ]

    1.方言。面饼﹑饺子﹑馒头之类面食。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。

  • 9、啵啵[bo bo ]

    1.象声词。

  • 10、僠僠[bō bō ]

    1.番番。勇貌;无畏貌。

波波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书法用语。右下捺笔。脚,指笔形中的捺,俗称捺脚。代指书法的笔画。
  • 2、1.奔竞,为名利而奔走竞争。
  • 3、1.形容诗文峻拔而有韵致。
  • 4、中欧国家。北临波罗的海。面积3127万平方千米。人口3862万(1995年)。首都华沙。以平原为主。温带大陆性气候。经济较发达。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。煤储量居世界前列。世界主要煤炭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。
  • 5、①波涛: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。 ②比喻壮阔起伏的变化:词林枝叶三春尽,学海波澜一夜干。
  • 6、1.见"波澜"。
  • 7、水面有规律地高低起伏运动,并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现象。其成因以风力作用为主,也有因海底火山喷发和地震、气压突变等产生。风力引起的波浪称为“风浪”,火山爆发和地震引起的巨浪称为“海啸”,气压突变而产生的波浪称为“气压波”。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,又蕴藏着很大的能量。
  • 8、1.牵连;连累。 2.波及。
  • 9、1.见"波棱"。
  • 10、1.即玻璃。
  • 11、1.犹牵连。
  • 12、1.水波,波纹。
  • 13、1.明净的水波。亦用以形容波状物。
  • 14、1.指泽国之民,水乡之民。
  • 15、1.水流;支流。 2.随波逐流。比喻世事的变化。 3.形容目光流转。
  • 16、1.犹抑扬。
  • 17、1.航路,水路。 2.古代西域国名。
  • 18、1.环形的波。比喻事物影响的范围。
  • 19、即“凤梨”(207页)。
  • 20、1.见"波罗"。
  • 21、1.随波起伏,顺风而倒。比喻胸无定见,相率而从。 2.比喻倾颓之世风﹑流俗。
  • 22、1.句中衬字,无义。
  • 23、1.播迁;迁徙。
  • 24、1.俊俏,漂亮。 2.形容口齿伶俐。 3.形容说话刻薄或俏皮。

波波的相关查询

波波的意思解释、波波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