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mù mǔ  ]
  • ㄇㄨˋ ㄇㄨˇ
  • SSSS XNNY

木母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晋孙盛《逸人传》:“丁兰者,河内人也。少丧考妣,不及供养,乃刻木为人,仿髴亲形,事之若生,朝夕定省。”后因称汉代丁兰所刻其母之木像为“木母”。

⒉  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像。

⒊  “梅”字可拆为木、母二字,故以称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后因称 汉 代 丁兰 所刻其母之木像为“木母”。

《初学记》卷十七引 晋 孙盛 《逸人传》:“丁兰 者, 河内 人也。少丧考妣,不及供养,乃刻木为人,髣髴亲形,事之若生,朝夕定省。”
南朝 梁武帝 《孝思赋》:“顾 丁兰 其何人,家 河内 之 野王 ……刻木母以供事,常朝夕而在傍。”

⒉  泛指所刻生母之木像。

《南史·梁纪下·元帝》:“﹝ 元帝 ﹞始居 文宣太后 忧,依 丁兰 作木母。”

⒊  “梅”字可拆为木、母二字,故以称梅。

唐 元结 《演兴·初祀》诗:“山之乳兮葺太祠,木孙为桷兮木母榱。”
元 无名氏 《湖海新闻夷坚续志·贵显·称旨除官》:“﹝ 宋神宗 问 叶涛 ﹞曰:‘自山路来木公木母如何?’ 涛 曰:‘木公正傲岁,木母正含春。’木公,松也;木母,梅也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梅。梅字可拆为木、母二字,故称为「木母」。

唐·元结〈演兴·初祀〉诗:「山之乳兮葺太祠,木孙为桷兮木母榱。」

⒉  依母亲生前形状刻制的木像。

《南史·卷八·梁元帝本纪》:「始居文宣太后忧,依丁兰作木母。」

木母(mu mu)同音词

  • 1、姆母[mǔ mǔ ]

    1.古时为人教育女子的妇人。

  • 2、姆姆[mǔ mǔ ]

    1.弟妻对兄妻的称呼。 2.指修女。

  • 3、幕幕[mù mù ]

    1.覆布周密貌。 2.纷布貌,常指尘埃。 3.浓郁貌。

  • 4、睦睦[mù mù ]

    1.和睦,亲密。 2.恭敬貌。睦,通"穆"。

  • 5、毣毣[mù mù ]

    1.蒙昧貌。一说﹐谨愿貌。 2.思念貌。 3.风拂动貌。

  • 6、墓木[mù mù ]

    1.墓地植的树木。

  • 7、母母[mǔ mǔ ]

    1.对夫兄之妻的称呼。

  • 8、木木[mù mù ]

    1.痴呆貌。

  • 9、暮暮[mù mù ]

    1.每天傍晚。

  • 10、穆穆[mù mù ]

    仪容、言语美好;行止端庄恭敬:天子穆穆|穆穆皇皇。 【穆穆】仪容、言语美好;行止端庄恭敬:天子穆穆|穆穆皇皇。

木母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养气。 2.能生成它物的物体。
  • 2、1.晋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三:"南方有虫,……取其子,母即飞来,不以远近。虽潜取其子,母必知处。以母血涂钱八十一文,以子血涂钱八十一文,每市物,或先用母钱,或先用子钱,皆复飞归,轮转无已。"后因以"母钱"指用来增殖的本钱。
  • 3、1.子女对生养自己的女子的称谓。俗称妈妈。 2.比喻养育人的某一群体或事物。 3.泛指生儿育女的妇女。
  • 4、1.谓本民族的语言。
  • 5、1.母亲的典范。汉刘向《列女传.鲁之母师》载:春秋时鲁有寡母,言行一致。某日往娘家,与子媳约定至夕而返。及返,尚未晚,即停立村外,至夕才如约入家门。此事"大夫美之,言于鲁穆公,赐尊号曰'母师',使夫人诸姬皆师之"。 2.傅母,女师。母,通"姆"。
  • 6、1.母亲。 2.特指皇帝母亲的家族。
  • 7、1.大笋。
  • 8、1.母腹内的胎胞。 2.比喻事物的原本。
  • 9、1.主旨,主题。
  • 10、1.指孕育胎儿的人或动物的身体。
  • 11、1.见"母陀罗"。
  • 12、1.亡母的灵位。
  • 13、1.血统属于母亲方面的。 2.母女相承的系统。
  • 14、1.弦乐器上的粗弦。与"子弦"对称。
  • 15、线1.亦称“汇流条”,裸露的导电部件,安装在绝缘物上,从电源汇集电流,再配送电流到输出馈线。2.蓄电池组中联接电极板的铅板条。3.依一定条件运动而产生面的直线。
  • 16、1.称自己曾经从那里毕业或肄业的学校。
  • 17、1.母亲爱护子女的本能。
  • 18、1.同母之兄。别于庶兄。 2.母和兄。
  • 19、1. 雌性牲畜。
  • 20、1.抚育教养。 2.滋养。
  • 21、1.人母的仪范。多用于皇后。 2.指作母亲的仪范。 3.为母之道。
  • 22、1.即元音。对"子音"而言。详"元音"。
  • 23、1.母亲的丧事。
  • 24、1.一般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标准语或某一种方言。 2.一种语言演变出多种语言,这一种语言便是这多种语言的母语。

木母的相关查询

木母的意思解释、木母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