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hènɡ xiànɡ  ]
  • ㄔㄥˋ ㄒ一ㄤˋ
  • TGU QKE

秤象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称象的体重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哀王冲传》:“时孙权曾致巨象,太祖欲知其斤重,访之群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冲曰:'致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'太祖大悦,即施行焉。”后因以“秤象”为少年聪慧的典故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称象的体重。 《三国志·魏志·邓哀王冲传》:“时 孙权 曾致巨象, 太祖 欲知其斤重,访之羣下,咸莫能出其理。 苍舒,曹冲 字。

冲 曰:‘致象大船之上,而刻其水痕所至,称物以载之,则校可知矣。’ 太祖 大悦,即施行焉。”
后因以“秤象”为少年聪慧的典故。 唐 王维 《恭懿太子挽歌》之三:“射熊今梦帝,秤象问何人?”
元 方回 《次韵张仲实见赠》:“物我重轻了了事,可能秤象待 苍舒。”

秤象(cheng xi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成象[chénɡ xiànɡ ]

    1.成为感官可以觉知的形象或现象。具体内容视所指不同而异。

  • 2、呈详[chénɡ xiánɡ ]

    1.犹言书面呈报。详,旧时对上陈报﹑请示的公文。

  • 3、城乡[chénɡ xiānɡ ]

    1. 城镇和乡村。如:城乡结合部。

  • 4、城厢[chénɡ xiānɡ ]

    1.靠近城的地区。亦泛指城市。

  • 5、逞祥[chěnɡ xiánɡ ]

    1.犹呈祥。

  • 6、逞想[chěnɡ xiǎnɡ ]

    1.犹畅想。

  • 7、丞相[chénɡ xiānɡ ]

    官名。战国时始设,为百官之长。秦代以后,专辅佐皇帝综理国政,但亦有居此位而无实权的。西汉初置相国,后称丞相,西汉末称大司徒,东汉末复称丞相。魏、晋、南北朝间,或称丞相,或称司徒、大丞相、相国等,废置不常。南宋孝宗时,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。元代中书省置左右丞相,是中书省直隶地区的行政长官。行中书省也设丞相或左右丞相。明初设丞相,不久废。

  • 8、呈祥[chénɡ xiánɡ ]

    1.呈现祥瑞。

  • 9、承想[chénɡ xiǎnɡ ]

    1.料想。用于否定词后。

  • 10、承向[chénɡ xiànɡ ]

    1.应允。

秤象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指象脂。珍贵的食品。
  • 2、1.亦作"象版"。古时大臣朝见时手执的象牙手板,用以指画和记事。 2.象牙拍板。打击乐器。
  • 3、1.见"象板"。
  • 4、1.摹拟类比。
  • 5、1.以象牙为管的笔,或用作笔的美称。
  • 6、1.用象牙饰制的篦。
  • 7、1.用象牙制作的马勒。
  • 8、1.犹征象。
  • 9、1.陪葬用的假车假马。
  • 10、1.用象拉的车。 2.古人谓太平盛世,山林中产生一种圆曲之木,可以制车,以为瑞应之物。
  • 11、1.象牙尺。
  • 12、齿1.象牙。
  • 13、1.象牙制的筹。
  • 14、1.《周易》大传(即《十翼》)中的上下两篇,共450条。其中解释64卦卦名卦义的有64条,称为"大象";解释386爻爻辞的有386条,称为"小象"。解释卦名﹑卦义的都以卦象为根据,解释爻辞的也多以爻象(包括爻位)为根据,因此题其篇曰"象"。也称象辞。
  • 15、1.亦作"象床"。 2.象牙装饰的床。
  • 16、1.《周易》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。
  • 17、1.象的胆。 2.芦荟的别名。
  • 18、1.表达对道的认识。
  • 19、1.谓象征德行。 2.谓以君主的德行为榜样。 3.佛教语。指佛祖之德。
  • 20、1.迹象,征兆。
  • 21、1.谓列象骑为战阵。
  • 22、①以具体的事物体现某种特殊意义:红色象征革命。 ②用以体现某种特殊意义的事物:鸽子是和平的象征。
  • 23、1.佛教语。象法﹑正法的合称。
  • 24、1.绘制的物象。指图画。 2.指象形文字。

秤象的相关查询

秤象的意思解释、秤象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