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yuè zhī  ]
  • ㄩㄝˋ ㄓ
  • EEE FC

月支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射帖名。一种箭靶。又名素支。

⒉  古代用地支纪月,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。月支,指该月所值之支。

⒊  见“月氏”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射帖名。一种箭靶。又名素支。

《文选·曹植<白马篇>》:“控弦破左的,右发摧月支。”
李善 注引 邯郸淳 《艺经》:“马射,左边为月支三枚,马蹄二枚。”
三国 魏 曹丕 《<典论>自序》:“夫项发口纵,俯马蹄而仰月支也。”
《文选·颜延之<白马赋>》“歷素支而冰裂” 唐 李善 注:“素支,月支也,皆射帖名也。”

⒉  古代用地支纪月,十二支分别指十二个月。月支,指该月所值之支。参见“月建”。
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三回:“六月建未,明年太岁在未,书云:‘一物一太极,物物一太极。’虽説月支与年支不碍,究竟不可不避。”

⒊  见“月氏”。

国语辞典

⒈  每月的支出。

唐·陆贽〈均节赋税恤百姓〉六条之二:「岁计月支,犹患不足,今若定供布帛,出纳以平。」

⒉  古代西域国名。参见「月氏」条。

英语翻译

Tokhara, Tokharians (historic people of central Asia)​

月支(yue zhi)同音词

  • 1、阅致[yuè zhì ]

    1.挑选。

  • 2、跃掷[yuè zhì ]

    1.跳跃。

  • 3、岳祇[yuè zhǐ ]

    1.亦作"岳祇"。 2.山神。

  • 4、约指[yuē zhǐ ]

    戒指:举手露约指,如枣真金刚。

  • 5、约制[yuē zhì ]

    1. 约束。

  • 6、月氏[yuè zhī ]

    1.亦作"月支"。 2.古族名﹐曾于西域建月氏国。其族先游牧于敦煌﹑祁连间。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时﹐遭匈奴攻击﹐西迁塞种故地(今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及其迤西一带)。西迁的月氏人称大月氏﹐少数没有西迁的人入南山(今祁连山)﹐与羌人杂居﹐称小月氏。 3.近代亦借指西方侵略者。

  • 7、月氏[yuè zhī ]

    也称“月支”。中国西北古代民族。秦汉时,游牧于祁连、敦煌间。汉文帝初,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,大部西迁今新疆伊犁河一带,称大月氏。少数未西迁者入今祁连山,与羌人杂居,称小月氏。

  • 8、月直[yuè zhí ]

    1.月饷;月俸。

  • 9、月制[yuè zhì ]

    1.《礼记.王制》:"六十岁制﹐七十时制﹐八十月制﹐九十日修。"孔颖达疏:"月制﹐谓一月可办衣物易得者也﹐转老弥切也。"后用以指耄耋之年。

  • 10、月栉[yuè zhì ]

    1.木梳似的月亮。指弦月。

月支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以手托下巴。
  • 2、1.流派,支派。 2.旁系宗族。
  • 3、1.中医学名词。指水饮留滞胸膈,以致呼吸困难,不能平卧。主要表现为咳嗽﹑气喘﹑浮肿﹑吐白色泡沫痰。
  • 4、1.后代子孙。
  • 5、1.应酬;接待。 2.敷衍,应付。 3.供应。 4.指供应之物。 5.伺候;守候。 6.应答,回答。
  • 6、1.支付使用。
  • 7、1.抵御。
  • 8、1.支持,援助。
  • 9、1.明代漕运方式之一。明成祖永乐十三年(1415年),征调南粮,改海运为河运。在淮安﹑徐州﹑临清等地设仓收囤,由官军分成淮安到徐州﹑徐州到德州﹑德州到通州(今北京市通县)等段,节节接运,名为支运。每年四次,运粮三百余万石。宣德六年(1431年)改行兑运一说,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,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,运往后一粮仓。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,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;当年各仓的进仓粮,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。
  • 10、1.宋代观察使﹑节度使的属官支使与掌书记的并称。
  • 11、1.支撑维持。
  • 12、1.分裂肢体。
  • 13、1.象声词。现多写作"吱吱"。 2.形容词后缀。
  • 14、1.轮值侍侯。
  • 15、1.谓手枝生一指而有六指。
  • 16、1.宗族的分支。
  • 17、1.支撑。 2.指用于支撑之物,支柱。 3.抵触,抵制。
  • 18、1.亲属,宗支。
  • 19、1.支援,帮助。
  • 20、①起支撑作用的柱子。比喻中坚力量:国家的支柱|他是厂里的主要支柱。 ②撑起;撑住:这种局面他能支柱多久?
  • 21、1.支撑,维持。
  • 22、1.支使开。
  • 23、1.支持延续。 2.犹拼凑。
  • 24、1.古代宗法制度以嫡长子及继承先祖嫡系之子为宗子,嫡妻的次子以下及妾子都为支子。 2.植物名。即栀子。

月支的相关查询

月支的意思解释、月支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