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shàn xiào  ]
  • ㄕㄢˋ ㄒ一ㄠˋ
  • YMH TTD
  • 动词

讪笑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讥笑。

好不讪笑一番。

ridicule; deride; mock;

⒉  羞惭,而尴尬地笑。

只是讪笑吃酒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
produce a forced smile;

引证解释

⒈  讥笑。

《新唐书·韩愈传赞》:“愈 独喟然引圣,争四海之惑,虽蒙訕笑,跲而復奋,始若未之信,卒大显於时。”
元 秦简夫 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有那施捨的心呵,訕笑得 鲁肃。”
曹禺 《日出》第二幕:“然而 顾八奶奶 是超然的,她永远分不清白人家对她的讪笑。”

⒉  厚颜强笑;勉强装笑。

《红楼梦》第十六回:“贾璉 此时没好意思,只是訕笑吃酒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讥笑。

《新唐书·卷一七六·韩愈传·赞曰》:「愈独喟然引圣,争四海之惑,虽蒙讪笑,跲而复奋,始若未之信。」

讥笑

讪笑(shan xiao)同音词

  • 1、缮校[shàn xiào ]

    抄写校对:字字缮校无误。

  • 2、善晓[shàn xiǎo ]

    1.犹精通。

  • 3、姗笑[shān xiào ]

    1.讥笑,嘲笑。

  • 4、赸笑[shàn xiào ]

    1.勉强地笑;尴尬地笑。 2.傻笑。

  • 5、山萧[shān xiāo ]

    1.即山魈。

  • 6、山魈[shān xiāo ]

    1.动物名。猴属。狒狒之类。体长约三尺,头大面长,眼小而凹,鼻深红色,两颊蓝紫有皱纹,腹部灰白色,臀部有一大块红色脾胝,尾极短而向上,有尖利长牙,性凶猛,状极丑恶。古代传说以为山怪,又称"山萧"﹑"山臊"﹑"山?"﹑"山缫"等,记述状貌不一。

  • 7、山笑[shān xiào ]

    1.方言。山洪暴发。 2.人熊的别称。

讪笑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笑柄﹐笑料。亦指取笑﹑嘲弄的对象。
  • 2、1.喜剧之一种﹐以滑稽情节﹑笑闹场面揭示剧中人物行为的矛盾。也称趣剧﹑闹剧。亦比喻滑稽可笑的场面。
  • 3、1.大笑。
  • 4、1.一种误食后使人发笑不止的野生菌蕈。
  • 5、1.笑着。
  • 6、1.曲艺之一种。化装相声。一般由两个演员化装表演﹐用说笑话﹑滑稽问答﹑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。
  • 7、1.指笑时口部形态﹐笑容。
  • 8、1.嬉笑玩乐。 2.欢笑﹐欢喜快乐。
  • 9、1.《易.震》:"震来虩虩﹐笑言哑哑。"孔颖达疏:"虩虩﹐恐惧之貌也;哑哑﹐笑语之声也。震之为用﹐天之威怒﹐所以肃整怠慢﹐故迅雷风烈﹐君子为之变容。施之于人事﹐则是威严之教行于天下也。"又《说卦》:"震为雷。"后因以谓笑语而施威严之教﹐如震雷之肃整怠慢。
  • 10、1.含笑的面容。
  • 11、1.引人发笑的资料。
  • 12、1.含笑点头﹐表示满意。
  • 13、1.指含笑的神情。
  • 14、1.见"笑閧"。
  • 15、1.哄然大笑。
  • 16、1.大声哄笑。
  • 17、①引人发笑的话或事情:他很会说笑话|第一次到上海,闹出不少笑话。 ②讽笑;嘲笑:不要笑话人家。 ③文体名。篇幅短小,故事情节简单而巧妙,往往出人意料,取得笑的艺术效果。大多揭示生活中乖谬的现象,具有讽刺性和娱乐性。其趣味有高下之分。三国魏邯郸淳的《笑林》是今见最早的笑话著作。今人所辑《历代笑话集》收集历代笑话较为详备。
  • 18、1.讥笑。
  • 19、1.讥笑非议。
  • 20、1.一种笑而不能自禁的疾病。
  • 21、1.见"笑叹"。
  • 22、1.笑时脸上出现的纹路。
  • 23、1.见"笑窝"。
  • 24、1.亦作"笑涡"。 2.脸颊上的小圆窝。笑时深而明显﹐故称。 3.犹笑纹。

讪笑的相关查询

讪笑的意思解释、讪笑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