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iān shī  ]
  • ㄅ一ㄢ ㄕ
  • AFW NNGT
  • 动词

鞭尸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亦作“鞭尸”。

⒉  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及吴兵入郢,伍子胥求昭王。既不得,乃掘楚平王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后遂以“鞕尸”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见“鞭尸”。亦作“鞭尸”。参见“鞭墓”。

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及 吴 兵入 郢,伍子胥 求 昭王。既不得,乃掘 楚平王 墓,出其尸,鞭之三百,然后已。”
后遂以“鞕尸”谓对有深仇大恨的人泄愤的典实。 唐 元稹 《楚歌》之三:“岂料奔 吴 士,鞭尸 郢 市门。”
清 顾炎武 《子胥鞭平王之尸辨》:“而《季布传》亦言:‘此 伍子胥 所以鞭 平王 之墓也,’盖止于鞭墓,而传者甚之以为鞭尸,使后代之人,蔑弃人伦,讐对枯骨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鞭打尸首以雪恨,或对已死的人做严厉的批评。参见「鞭尸」条。

《魏书·卷三八·王慧龙传》:「誓愿鞭尸吴市,戮坟江阴。」

鞭尸(bian shi)同音词

  • 1、辩识[biàn shí ]

    1.通晓。

  • 2、辩士[biàn shì ]

    〈书〉能言善辩的人。

  • 3、辩事[biàn shì ]

    1.对所掌职事引起争讼。 2.谓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务。

  • 4、辩释[biàn shì ]

    1.犹辩解。 2.辨析阐释。辩﹐通"辨"。

  • 5、编室[biān shì ]

    1.编列户籍的平民之家。

  • 6、窆石[biǎn shí ]

    1.圹旁石碑。有孔﹐用以穿绳引棺下穴。

  • 7、便时[biàn shí ]

    1.吉利的时日。 2.谓选取吉利的时日。 3.适当的时候,方便的时候。

  • 8、便士[biàn shì ]

    英国、爱尔兰等国的辅助货币。[英pence]

  • 9、便事[biàn shì ]

    1.便于行事。 2.指希求行事之便。 3.谓利国之事。

  • 10、便势[biàn shì ]

    1.便于谋利的权势。 2.形势有利,形胜。

鞭尸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尸位而昏昧。
  • 2、1.主持盟会。
  • 3、1.亦作"尸皮子"。 2.詈词。指衣服。
  • 4、1.谓临终进谏。
  • 5、1.犹尸位。
  • 6、1.命案中死者的亲属。
  • 7、1.如尸体般躺卧。
  • 8、1.尸体失落。
  • 9、1.尸体。
  • 10、1.指古代大夫的祭礼。
  • 11、人的尸体:将尸首停在床榻上。
  • 12、1. 像死尸一样苍白。如:因营养不良而尸白的眼圈。
  • 13、1. 一种迷信的传说,说是在灵床上的尸体会在某种情况下突然复活起来又叫“诈尸”。
  • 14、1.棺材、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。
  • 15、1.人命案的现场。
  • 16、1.载尸柩的车子。
  • 17、1.主事之臣。 2.犹尸位之臣。指居位而无所作为的臣子。
  • 18、1.滋生在腐烂尸体上的虫。 2.道家谓人体内有尸虫,伺人失误,凡庚申日向上帝进谗以求飨。唐柳宗元有《骂尸虫文》。
  • 19、1.谓臣见君非而不谏,徒被宠幸。
  • 20、1.古代祭祀时,尸所居的更衣帐。
  • 21、1.谓病重脱形如尸。
  • 22、1.验尸单格。也称验状﹑尸单。
  • 23、1.死者的遗骨。
  • 24、1.犹尸位。

鞭尸的相关查询

鞭尸的意思解释、鞭尸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