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kè yǎn  ]
  • ㄎㄜˋ 一ㄢˇ
  • YNT OOJ

刻剡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雕刻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雕刻。

宋 曾巩 《东津归催吴秀才寄酒》诗:“谷花洲草各萌芽,高下迸生如刻剡。”

刻剡(ke yan)同音词

  • 1、科研[kē yán ]

    科学研究:~计划ㄧ推广~成果 。

  • 2、颗盐[kē yán ]

    1.一种未经炼制的粗盐。俗称粒盐。与末盐﹑散盐相对。

  • 3、恪言[kè yán ]

    1.格言。恪,通"格"。

  • 4、苛严[kē yán ]

    1.犹极严。

  • 5、柯岩[kē yán ]

    作家。广东南海人。女。曾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、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编剧,《诗刊》副主编。著有儿童诗集《“小兵”的故事》、《我对雷锋叔叔说》,诗集《周总理,你在哪里?》,报告文学集《奇异的书简》等。

  • 6、客唁[kè yàn ]

    1.他人的慰问。

  • 7、客雁[kè yàn ]

    1.随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雁。

  • 8、课演[kè yǎn ]

    1.演习操练。

  • 9、可厌[kě yàn ]

    1.令人厌恶;令人生厌。 2.厌恶,不喜欢。

刻剡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削尖。
  • 2、1.即剡纸。
  • 3、1.简牍;文牍。古时剡木为简,故称。
  • 4、1.锐利的锋刃。
  • 5、1.上书举荐。
  • 6、1.指东晋戴逵。后泛指隐士。
  • 7、1.锐利。
  • 8、1.谓缀缉麻缕。
  • 9、1.锐利。
  • 10、1.起行貌。 2.闪烁貌。 3.锐利貌。 4.风微起貌。
  • 11、1.锋利的耒耜。
  • 12、1.剡溪出产的藤可以造纸,负有盛名。后因称名纸为剡藤。
  • 13、1.水名。曹娥江的上游。在浙江嵊县南。
  • 14、水名。在浙江嵊县,即曹娥江上游: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
  • 15、1.门栓。
  • 16、1.削牍写成奏章。泛指写奏章。
  • 17、1.纸名。因用剡地所产藤﹑竹制造,故名。
  • 18、1.指剡县一带。
  • 19、1.古代五射之一。
  • 20、1.指剡纸。硾,谓捶捣剡藤造纸。
  • 21、1.古代大臣奏事,预先写在削好的木简上。后因称向皇帝进言﹑上书为剡奏。
  • 22、溪船1.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"王子猷居山阴,夜大雪,眠觉,开室,命酌酒。四望皎然,因起仿偟,咏左思《招隐诗》。忽忆戴安道,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船就之。经宿方至,造门不前而返。人问其故,王曰:'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'"后因以"剡溪船"指隐居逸游,造访故友。
  • 23、溪藤1.指用剡藤所造的纸。
  • 24、溪兴1.指隐居逸游造访故友的兴致。

刻剡的相关查询

刻剡的意思解释、刻剡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