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lǐ àn  ]
  • ㄌ一ˇ ㄢˋ
  • PYNN PVS

礼案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旧时官府处理公事作出裁决时所设置的桌子。

《新唐书·百官志》:“﹝节度使﹞视事之日,设礼案,高尺有二寸,方八尺。”
元 武汉臣 《玉壶春》第四折:“陶伯常 云:‘既然从良改正,着礼案上除了名字,将 素兰 配与 玉壶 为夫人。’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古代官府处理裁决公事的桌子。

《新唐书·卷四九·百官志四下》:「(节度使)​视事之日,设礼案,高尺有二寸,方八尺,判三案。」

⒉  官妓乐籍档案。元·武汉臣也作「乐案」。

《玉壶春·第四折》:「既然从良改正,著礼案上除了名字。」

礼案(li an)同音词

  • 1、立案[lì àn ]

    ①在主管机关注册登记;备案:办厂须向主管机关~。 ②设立专案:~侦查。

  • 2、理安[lǐ ān ]

    1.谓政治修明安定。

  • 3、例案[lì àn ]

    1.成例,旧例。 2.典型案件。

礼案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炊事或作工用的台板。多为长方形,下有腿或架子。 2.桌面。 3.指猪。
  • 2、1.犹案酒。
  • 3、1.案户比民。
  • 4、1.查讯辨析。
  • 5、1.止兵,屯兵不动。 2.谓部署军队。 3.放下兵器。参见"案兵束甲"。
  • 6、1.明清时,同一年考取的秀才彼此称同案,称对方的父亲为案伯。
  • 7、1.巡视部伍。 2.地方长官巡察所辖地区。
  • 8、1.犹查处。
  • 9、1. 台秤。可放在柜台上面的小型磅秤。
  • 10、1.积存的案卷。
  • 11、1.司法部门的官吏。
  • 12、1.查阅宗室谱牒。 2.官署的文书簿册。
  • 13、1.案卷。
  • 14、公文:无案牍之劳形。
  • 15、1.安居,安定有序。案,通"安"。
  • 16、1.按次序排列成队。
  • 17、1.到案件发生处查验。 2.谓案情暴露。
  • 18、1.谓执法。 2.指切脉之法。
  • 19、1. 作案后未被抓获或在审的人。
  • 20、1.核查释放。
  • 21、1.旧式公文中引述上级官署来文的起头用语。简称奉。义为此案奉到上级某官署的公文。
  • 22、1.安抚。
  • 23、1.核实。
  • 24、1.谓循着大道前进。

礼案的相关查询

礼案的意思解释、礼案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