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cí zhǔ  ]
  • ㄘˊ ㄓㄨˇ
  • YNGK Y

词主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指擅长文辞喜欢舞文弄墨的人。

⒉  提出诉讼的人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指擅长文辞喜欢舞文弄墨的人。

《意林》卷四引 三国 魏 阮武 《政论》:“一盗不诛,害在穿窬;修誉不诛,害在词主。”

⒉  提出诉讼的人。

宋 叶适 《校书郎王公夷仲墓志铭》:“﹝ 夷仲 ﹞亟至右狱,问:‘词主安在?’吏曰:‘官人也,随司尔。’ 夷仲 鞭吏,急追词主,将械之。其人大惧首服。”

词主(ci zhu)同音词

  • 1、慈竹[cí zhú ]

    1.竹名。又称义竹﹑慈孝竹﹑子母竹。丛生,一丛或多至数十百竿,根窠盘结,四时出笋。竹高至二丈许。新竹旧竹密结,高低相倚,若老少相依,故名。唐王勃有《慈竹赋》。

  • 2、雌竹[cí zhú ]

    1.指生笋之竹。 2.指从根部开始逢双的竹节生枝或根部第一节生双枝的竹子。

  • 3、祠主[cí zhǔ ]

    1.犹庙祝。

  • 4、祠祝[cí zhù ]

    1.犹庙祝。

  • 5、瓷注[cí zhù ]

    1.陶瓷茶壶。

  • 6、跐住[cǐ zhù ]

    1.停止;站着不动。

  • 7、次主[cì zhǔ ]

    1.犹主次。指尊卑先后的顺序。

  • 8、佽助[cì zhù ]

    1.帮助。

  • 9、刺竹[cì zhú ]

    1.亦称"竻竹"。 2.竹的一种,因多刺,故名。

  • 10、赐祝[cì zhù ]

    1.对人前来祝贺的敬辞。

词主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医学上指病人对自我感觉最痛苦的病情的简要叙述。2.主要的诉讼。
  • 2、也叫“主题思想”。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。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。一部作品可以有一个主题,也可以有多个主题。
  • 3、①事物的主要部分:合唱队以中学生为主体|主体工程已经竣工。 ②见“主体与客体”。
  • 4、1.古代诸侯王始封时,取天子所授之土立为国社而奉之,谓之主土。 2.古代指掌管山川土地和百物生长之事。
  • 5、1.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。
  • 6、1. 帆船上首要的桅,通常从船首数起第二根桅。
  • 7、1.犹言作主。
  • 8、1.君主的权位。 2.主人的席位。 3.谓谨于职守,安于本位。 4.语法名词。主语所在的位置。凡实词和名词性的语﹑句作句子成分时,在句中都有一定的位置。这些位置可分为:主位﹑宾位﹑补(表)位﹑领位﹑副位﹑同位和呼位。在主位的,为陈述的对象,即主语。
  • 9、1.指史官。 2.主持考试。 3.用以称主考官。 4.掌管文书;撰拟文稿。 5.用以称掌管文书的人员。 6.谓诗文不直陈而用比兴。 7.法律用语。旧时诉讼判决书上记载判决结论的第一段文字。
  • 10、1.犹主人。与"客人"相对。 2.犹主人。与"仆人"相对。
  • 11、1.主持筵席。 2.指主筵席者。 3.筵席中的主人席位。 4.寺观的住持。 5.主持会议的人。 6.某些国家的政府机关﹑党派或团体某一级组织的最高领导职位的名称。
  • 12、线1.图画中描写物体必要的基本线,称为"主线";其用作补助或描写小部分的线,称为副线。主线可以单独表现某种物体,而副线不能独立。 2.指文艺作品或文章的主要脉络。
  • 13、1.君主和相。 2.犹宰相。
  • 14、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的概念。如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”中的“科学技术”,就是主项。性质判断中的主项只有一个,关系判断中的主项有两个或更多,分别称为前主项、后主项,或第一主项、第二主项、第三主项……。如“浙江在江苏和福建之间”,“浙江”是第一主项,“江苏”是第二主项,“福建”是第三主项。
  • 15、1.犹相信。
  • 16、“附加刑”的对称。法院判处刑罚时独立适用的刑罚。中国刑法规定的主刑有:管制,拘役,有期徒刑,无期徒刑,死刑。
  • 17、1. 正凶;主要行凶者;主要凶犯。
  • 18、1.公主的丈夫,即驸马。
  • 19、1.崇尚空谈。 2.以记载言论为主。
  • 20、1.犹着眼点。
  • 21、1.扮演戏剧﹑电影或杂技中的主角。
  • 22、1.旧时妇女束胸的一种紧身。即抹胸。
  • 23、1.把握事物的关键。 2.指事物中关系最大,起决定作用的。
  • 24、1.寺院的住持。

词主的相关查询

词主的意思解释、词主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