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āo qián  ]
  • ㄊㄠ ㄑ一ㄢˊ
  • FNHE QWYN

韬钤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古代兵书《六韬》、《玉钤篇》的并称。后因以泛指兵书。

⒉  借指用兵谋略。

⒊  借指武将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兵书《六韬》、《玉钤篇》的并称。后因以泛指兵书。

宋 孙光宪 《北梦琐言》卷五:“赵蕤 者, 梓州 盐亭县 人也,博学韜鈐,长於经世。”
明 谢肇淛 《五杂俎·人部一》:“宋令文、彭博通 徒鬭气力,而不习韜鈐。”
清 感惺 《断头台·受谳》:“一班儿晓夜习韜鈐,磨新剑,著先鞭,估量着直捣到 长山、黑水 边。”

⒉  借指用兵谋略。

唐 张说 《将赴朔方军应制》诗:“礼乐逢明主,韜鈐用老臣。”
清 王韬 《拟上当事书》:“湘 军、 淮 军夙称劲旅,统兵大员皆身经百战之名将,久嫺行阵,深諳韜鈐。”

⒊  借指武将。

明 张煌言 《答赵安抚书》:“凡縉绅之家,韜鈐之族……概无诛求,以示宽厚。”

韬钤(tao qian)同音词

  • 1、逃潜[táo qián ]

    1.犹潜逃。

  • 2、讨钱[tǎo qián ]

    1.要钱﹔讨帐。

  • 3、弢钤[tāo qián ]

    1.犹弢藏。 2.古代兵书《六韬》和《玉钤》的并称。后因以称用兵的谋略。

  • 4、韬潜[tāo qián ]

    1.隐匿潜伏。

韬钤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盖印识别。
  • 2、1.钳制监察。
  • 3、1.单据﹑契约﹑重要文书等钤盖骑缝章的地方。
  • 4、1.兵书﹐兵法。
  • 5、1.谓盖印。
  • 6、1.掌印的官吏。
  • 7、1.明制﹐凡按洪武定制所设官吏皆用方印﹐未入流各官则用条记。其后因事添设﹐则由朝廷颁发关防治事。清代称"钤记"。 2.指机关公章。
  • 8、1.锁钥。 2.比喻事物的核心﹑关键。 3.管制﹔约束。 4.综合﹔归纳。
  • 9、1.锁闭。 2.钳口结舌。
  • 10、1.古代兵法有《玉钤篇》和《玄女六韬要决》。后因以"钤决"泛指兵书或谋略。
  • 11、1.放置兵书的柜子。借指兵书。
  • 12、1.谓搜集整理。
  • 13、1.节制约束。
  • 14、1.军纪。
  • 15、1.机谋策略。
  • 16、1.髠钳为奴者。
  • 17、1.山名。在江西省分宜县南二里袁江南岸﹐亦名钤岗。右为新泽水﹐左为长寿水﹐夹于山末﹐故名钤。明代严嵩曾在钤山读书十年﹐有《钤山堂集》四十卷。因以"钤山"指严嵩。
  • 18、1.管束和治理。
  • 19、1.打上印记。
  • 20、1.管束﹔约束。
  • 21、1.古代兵法有《玉钤篇》和《玄女六韬要决》。后因以"钤韬"泛指兵书或谋略。
  • 22、1.盖在文书契券末尾的印信。
  • 23、1.节制管辖。 2.宋代武官名。
  • 24、1.管辖之下﹐部下。

韬钤的相关查询

韬钤的意思解释、韬钤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