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tī shù  ]
  • ㄊ一 ㄕㄨˋ
  • JQRJ JCU

剔竖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直竖貌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直竖貌。

元 无名氏 《独角牛》第二折:“将我这神眉剔竖。把我这病眼来睁开。”
《警世通言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》:“押司娘听得説,柳眉剔竖,星眼圆睁。”
《天雨花》第十三回:“柳眉剔竪重重怨,何来光棍敢胡行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直立竖起。元·无名氏也作「踢竖」。

《朱砂担·第一折》:「我见他忽的眉剔竖,秃的眼圆睁,諕的我腾的撒了台盏,哄的丢了魂灵!」

剔竖(ti shu)同音词

  • 1、蹄书[tí shū ]

    1.亦作"蹄书"。 2.诏令;诏书。因用赫蹄纸书写,故称。

  • 2、题书[tí shū ]

    1.写信。

  • 3、题疏[tí shū ]

    1.指古代药局配药后,在药物外囊标注药名﹑服法﹑用量以及禁忌等事项。 2.署名于寺院疏头,多为资助香火费用。疏,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,借指化缘簿。 3.犹上奏。

  • 4、题署[tí shǔ ]

    1.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写的文字。 2.在宫室楹联或其他器物上题书署名。 3.谓签署,签发。 4.谓标列篇目。 5.题写书籍杂志的封面。

  • 5、踢竖[tī shù ]

    1.见"踢竖"。

剔竖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犹小臣。
  • 2、1.见"竖刁"。
  • 3、1.古管乐器。篴,同"笛"。
  • 4、1.亦作"竖刀"。 2.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,颇受宠信。桓公卒,诸公子争立,寺人貂等恃宠争权,杀群吏,立公子无亏,齐国因此发生内乱。见《左传.桓公十七年》。后世用"竖刁"或"竖刀"蔑称寺人貂。亦以泛指阉宦奸臣。
  • 5、1.即竖刁。
  • 6、1.竖子,小人。
  • 7、1.低贱的人。
  • 8、1.《景德传灯录.齐安禅师》:"有讲来参,师问云:'坐主,蕰何事业?'对云:'讲《华严经》。'师云:'有几种法界?'对云:'广说则重重无尽,略说有四种法界。'师竖起拂子,云:'遮个是第几种法界?'坐主沉吟,徐思其对。"本谓高僧谈禅说理时竖起拂尘,用以难倒对方。后有"竖拂"一语本此。
  • 9、1. 垂直岩面下流动的一种天然沟。
  • 10、1. 储放液体的直立的管。
  • 11、1.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,前面开门,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,多用来存放衣物等。
  • 12、1.神话传说中的人物。
  • 13、1.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。
  • 14、1.指宦官。
  • 15、1.亦作"竖井"。 2.指直接通到地面的矿井。井筒是垂直的。提升矿物的称主井,通风﹑排水﹑输送人员或材料的叫辅井。又名立井。
  • 16、1.树立;建树。 2.亦作"竖立"。使物体与地面垂直。
  • 17、1.吴地俗讳,以伞为竖笠。
  • 18、1.指市场上挂着的鱼。
  • 19、1.谓毛发直竖。形容惊惧。
  • 20、1.春秋时鲁叔孙穆子与庚宗妇人所生之子,号曰"牛",官为"竖",称"竖牛"。颇受宠爱,年长,使参与政事,后酿成祸乱。见《左传.昭公四年》和《昭公五年》。
  • 21、拨弦类弦鸣乐器。由古代武器弓演变而来。历代形制不一,现代竖琴为1811年法国人埃拉所创制。琴架近似三角形,张弦四十八根,另有调节音高的七个踏板。演奏时坐抱膝前,双手拨奏,音色柔美如行云流水。用于独奏、重奏和管弦乐队。
  • 22、1.童仆。
  • 23、1.对儒生的鄙称。 2.有时用以谦称自己。
  • 24、1.由具有垂直轴线的钢外壳和耐火砖内衬组成的一种窑炉。

剔竖的相关查询

剔竖的意思解释、剔竖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