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ài bǐ  ]
  • ㄅㄞˋ ㄅ一ˇ
  • MT TEB
  • 名词

败笔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书法或绘画中不好的一笔。

a faulty stroke in calligraphy or painting;

⒉  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。

a faulty expression in writing;

⒊  用坏了的毛笔。

a worn-out writing brush;

引证解释

⒈  用坏了的笔。

宋 苏轼 《石苍舒醉墨堂》诗:“君於此艺亦云至,堆墙败笔如山丘。”
金 元好问 《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》诗之一:“败笔成丘死不神,侯门书卷欲谁亲?”
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五回:“他取了一管败笔,蘸饱了墨,把纸相了一会,一气就写了一行。”

⒉  诗文或书画中有毛病的地方。

郭沫若 《奴隶制时代·<侈靡篇>的研究》:“我并不想指责作者有这样的败笔,我倒正欢迎作者有这样的败笔。”
巴金 《观察人》:“有人责备我‘美化’了 高老太爷,说这是我的‘败笔’。”
秦牧 《艺海拾贝·细节》:“赝品的《清明上河图》,里面有一只麻雀竟然跨了两行屋瓦,真品是决不致有此败笔的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用坏了的秃笔。

宋·苏轼〈石苍舒醉墨堂〉:「君于此艺亦云至,堆墙败笔如山丘。」

⒉  书画或诗文中的疵病。

宋·黄庭坚《山谷题跋·卷六·子弟诫》:「败笔涴墨,瘝子弟职。」

妙笔 鸿文

英语翻译

a faulty stroke in calligraphy or painting, a faulty expression in writing

德语翻译

trait défectueux (dans l'écriture ou dans un dessin)​, faute de style

法语翻译

mißglückter Pinselstrich (in de Kalligraphie oder Malerei)​, verfehlter Ausdruck (in einem Aufsatz)​ (S)​

败笔(bai bi)同音词

  • 1、稗秕[bài bǐ ]

    1.稗﹐稻田杂草;秕﹐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。比喻不良之物。

  • 2、败敝[bài bì ]

    1.破旧。

  • 3、白鼻[bái bí ]

    1.见"白鼻騧"。

  • 4、白笔[bái bǐ ]

    1.古代侍从官员用以记事或奏事的笔﹐常插于冠侧。 2.特指谏官用的笔。亦借指谏官。

  • 5、白璧[bái bì ]

    1.平圆形而中有孔的白玉。

  • 6、拜璧[bài bì ]

    1.春秋时,楚共(恭)王有宠子五人,自己不能确定由谁继承王位。于是遍祭名山大川,请神择定,并以璧示之曰:"当璧而拜者,神所立也,谁敢违之?"祭毕,密埋璧于祖庙厅堂里,令五子斋,并以次第入拜。结果,小儿子几次跪拜都压在璧纽上,后继位为楚平王。事见《左传.昭公十三年》。后因以"拜璧"为立太子的典故。

败笔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笔为书写工具﹐舌为言语器官﹐故常以"笔舌"泛指文章和言论。
  • 2、1.谓以书写为业的人。
  • 3、1.对善书法者的美称。
  • 4、1.笔工。
  • 5、1.古代的一种体内有骨胳的无脊椎动物﹐形体很小﹐生活在平静的海洋中﹐构成羽毛状或锯齿状的群体。页岩中常有它的化石﹐是划分和对比地层的重要化石之一。
  • 6、①写字、画画用笔的风格:~沉稳。 ②诗文的气势:这首七律,~犹如大江出峡,汹涌澎湃。
  • 7、要求把答案写出来的考试方法(区别于‘口试’)。
  • 8、〈书〉用笔记下别人口授的话。
  • 9、1.指章疏奏议。
  • 10、1.文字记述;著作。
  • 11、汉字笔画的书写次序,如‘文’的笔顺是1)丶,2)亠,3),4)文。
  • 12、1.犹文思。
  • 13、用笔写出算式或算草来计算。
  • 14、1.指书法精髓。
  • 15、1.笔套。
  • 16、①两人对面在纸上写字交换意见,代替谈话。 ②用书面发表意见代替谈话。 ③笔记 ③(多用于书名):《梦溪~》。
  • 17、(~儿)①笔帽。 ②用线、丝织成或用布做成的套笔的东西。
  • 18、各人写的字所特有的形象;笔迹:对~ㄧ我认得出他的~。
  • 19、1.手写的便条。
  • 20、①很直地(立着):卫兵~地站在一旁。 ②(衣服)烫得很平而折叠的痕迹又很直:穿着一身~的西服。
  • 21、1.笔筒。
  • 22、用陶瓷、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的筒儿。
  • 23、1.笔上用以书写的部分。 2.谓写作。 3.指书面。
  • 24、1.笔囊;携带文具用的袋子。喻文学侍臣或文章渊薮。

败笔的相关查询

败笔的意思解释、败笔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