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bèi dào  ]
  • ㄅㄟˋ ㄉㄠˋ
  • WUK UT

倍道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兼程而行;指一日走两日的路程。

司马懿倍道而行,八日已到新城。——《三国演义》

travel at double speed; travel day and night;

引证解释

⒈  兼程。

《孙子·军争》:“卷甲而趋,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,百里而争利。”
《资治通鉴·晋安帝义熙七年》:“将军 屈右 曰:‘今既获利,宜倍道旋师,早度险阨。’”
清 唐甄 《潜书·五形》:“倍道而进,兼夜而趋,如飘风,如疾雷。”

⒉  背离正道。倍,通“背”。

《荀子·天论》:“倍道而妄行,则天不能使之吉。”
《管子·君臣下》:“为人君者,倍道弃法而好行私,谓之乱。”
清 陈确 《异端论》:“异端之倍道益甚,祸世益深。”

国语辞典

⒈  以加倍的速度赶行。

《孙子·军争》:「日夜不处,倍道兼行。」
《三国演义·第一四回》:「恐夏侯惇孤力难为,故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。」

⒉  违背道理。

《孔子家语·卷三·辨政》:「中行文子倍道失义,以亡其国。」

倍道(bei dao)同音词

  • 1、悲悼[bēi dào ]

    伤心地悼念:~亡友。

  • 2、备道[bèi dào ]

    1.完美的治世方法。 2.谓备诸道于一身。 3.详尽述说。

  • 3、北道[běi dào ]

    1.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。据《汉书·西域传》,自玉门关和阳关以西,大体经今新疆中部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,在疏勒以西越过葱岭,通往今中亚各地。据《隋书·裴矩传》,自敦煌取道伊吾,大体经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和伊犁河流域的通道西行,通往今中亚和西亚。另据唐道宣《释迦方志》卷上,还有一条自伊州经今天山山脉和塔里木河之间的通道西行,越过凌山,通往今中亚各地的路线。玄奘赴印时,即取此线。 2.泛指向北方的道路。

  • 4、背道[bèi dào ]

    1.背弃道义。 2.偏僻的街道。 3.朝着相反的方向。

倍道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道士修道所居之室。
  • 2、1.语出《韩非子.喻老》:"子夏见曾子。曾子曰:'何肥也?'对曰:'战胜故肥也。'曾子曰:'何谓也?'子夏曰:'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,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,两者战于胸中,未知胜负,故臞。今先王之义胜,故肥。'"后以"道肥"谓道义制胜,心安理得。
  • 3、1.路费;盘缠。
  • 4、1.道德风操。 2.谓超凡脱俗的风貌。 3.谓诸凡道家之教义及其生活实践等。
  • 5、1.谓赐道士以封号。
  • 6、1.道教与佛教的合称。
  • 7、1.佛教的事业。 2.僧道的服装。亦指家居穿的道袍。
  • 8、1.野草塞路而难于通行。
  • 9、1.清时道一级地方政府,或该级政府的行政长官。
  • 10、1.古代行政区域道的副长官。
  • 11、1.道德之纲要。 2.佛教语。修"八正道"的纲要。
  • 12、1.英语dog的音译。谓狗。
  • 13、1.治道的根本。 2.修道的根底。
  • 14、1.犹道观。
  • 15、1.道路旁边的水沟。
  • 16、1.女道士。
  • 17、1.称说古乐的道理。 2.称道古代;谈论过去。
  • 18、1.修道者的气质。
  • 19、1.叙说故旧之情。
  • 20、1.道教的庙。
  • 21、1.掌道教之官。 2.对僧道的敬称。
  • 22、1.道士戴的帽子。
  • 23、1.即道观。 2.指宫中藏书与着书之处。
  • 24、1.高尚的道德﹑正确的主张得到发扬和传颂。

倍道的相关查询

倍道的意思解释、倍道的拼音怎么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