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[ zá qī jiá bā ]
- ㄗㄚˊ ㄑ一 ㄐ一ㄚ ㄅㄚ
- VS AG GUD WT
杂七夹八词语接龙
- 1、八舍1.古代庶子宿卫王宫的八处休沐之所。后借指皇帝近臣宫内住处。
- 2、八神1.八蜡所祭之神。
2.旧谓主宰宇庙之八神。
3.八方之神。
4.相传帝喾妃所生之八子。
- 3、八师1.谓可作为师傅的八贤臣。
- 4、八石1.古代道家炼丹所常用的朱砂﹑雄黄﹑雌黄﹑空青﹑云母﹑硫黄﹑戎盐﹑硝石八种石质原料。
- 5、八识1.佛教法相宗术语。眼﹑耳﹑鼻﹑舌﹑身﹑意为前六识。亦名六根。末那为第七识﹐意谓执持我见。阿赖耶为第八识﹐意为藏﹐谓能藏一切法﹐即所谓神识﹑性灵﹐合称八识。
- 6、八矢1.谓八种箭。
- 7、八使1.汉顺帝时的周举﹑杜乔等八人同日拜使﹐巡行州郡﹐谓之"八使"。
- 8、八士1.相传周代八个有才能的人。《论语.微子》:"周有八士:伯达﹑伯适﹑仲突﹑仲忽﹑叔夜﹑叔夏﹑季随﹑季騧。"八士的时代﹐说法不一。《汉书.古今人表》及贾逵谓为文王时人﹐郑玄说是成王时人﹐刘向﹑马融说是宣王时人。并见《论语.微子》宋邢昺疏。清朱右曾《逸周书集训校释》谓为武王时人。
- 9、八世1.谓三皇五帝。
- 10、八书1.指《史记》的《礼》﹑《乐》﹑《律》﹑《历》﹑《天官》﹑《封禅》﹑《河渠》﹑《平准》八书﹐其内容是关于对古代社会的经济﹑政治﹑文化各个方面的专题记载和论述。其后正史皆称志。
- 11、八树1.指八桂。
- 12、八水1.八川。《初学记》卷六引晋戴祚《西征记》:"关内八水,一泾,二渭,三灞,四浐,五涝,六潏,七沣,八滈。"唐骆宾王《帝京篇》诗:"五纬连影集星躔,八水分流横地轴。"亦用来借指关中地区。
2.即八功德水。
- 13、八颂1.八占筮之辞。龟占之辞为韵语﹐故名为颂。
- 14、八薮1.我国古代的八个泽薮。《汉书.严助传》:"九州为家,八薮为囿。"颜师古注:"八薮,谓鲁有大野,晋有大陆,秦有杨污,宋有孟诸,楚有云梦,吴越之间有具区,齐有海隅,郑有圃田。"晋葛洪《抱朴子.广譬》:"升水不能救八薮之燔爇,撮壤不能遏砥柱之沸腾。"因八薮分布诸地﹐故也用以指八方或广阔的疆域。
- 15、八素1.道教书名。
2.道家称其至高的境界。
3.道家对喉咙之称。
4.古书名。
- 16、八索1.古书名。后代多以指称古代典籍或八卦。
2.道教附会的书名。
- 17、八闼1.见"八达"。
- 18、八体1.八种书体。秦代统一文字﹐废除不符合秦文的六国文字﹐定书体为大篆﹑小篆﹑刻符﹑虫书﹑摹印﹑署书﹑殳书﹑隶书八种﹐谓之"八体"。见汉许慎《说文解字序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有《八体六技》。按﹐大篆﹑小篆﹑虫书﹑隶书是四种字体﹐其余四种是书的用途。楷书出现后所谓的八体﹐即古文﹑大篆﹑小篆﹑隶书﹑飞白﹐八分﹑行书﹑草书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》。后以指书法。
2.指八种文体风格。
- 19、八停1.犹言八成。表示多数。
- 20、八通1.谓通向八方。
- 21、八统1.统治民众的八种方法。
- 22、八辔1.谓四马﹐亦以指八马。
- 23、八品1.秦汉时后宫爵位有八﹐故称"八品"。
2.魏晋以后﹐官分九品﹐八品为低级官阶。
3.犹八珍。
- 24、八圻1.八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