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[  ɡuǐ chánɡ  ]
  • ㄍㄨㄟˇ ㄔㄤˊ
  • WQDB IPK

佹常的意思详解

词语解释

⒈  异常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异常。

明 方孝孺 《答王秀才》:“庶几人人得见古人文章之正,不眩惑于佹常可喜之论。”

佹常(gui chang)同音词

  • 1、贵常[ɡuì chánɡ ]

    1.指天子贵近之臣。常,常伯,常任,贵为天子近臣,故称。

  • 2、鬼伥[ɡuǐ chānɡ ]

    1.传说为虎作帮凶的鬼。

  • 3、轨长[ɡuǐ chánɡ ]

    1.古代户口编制中基层一级组织的领导人。

  • 4、归昌[ɡuī chānɡ ]

    1.谓凤凰集鸣。汉刘向《说苑.辨物》:"﹝凤﹞晨鸣曰发明……集鸣曰归昌。"晋张协《七命》:"追逸响于八风﹐采奇律于归昌。"唐陈子昂《洪崖子<鸾鸟诗>序》:"扣归昌之律﹐协朝阳之音。"清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姑妄听之一》:"﹝桌来章﹞尝得一古砚﹐上刻云中仪凤形﹐梁瑶峰相国为之铭曰:'……有妫之祥﹐其鸣归昌。'"一说﹐凤凰夕鸣叫"归昌"。

  • 5、圭裳[ɡuī chánɡ ]

    1.官员。 2.借指官爵。

  • 6、贵昌[ɡuì chānɡ ]

    1.富贵昌盛。

  • 7、贵长[ɡuì chánɡ ]

    1.位尊与年长。

佹常词语接龙

  • 1、1.永恒之名。 2.通常的名称。
  • 2、1.普通的规模。
  • 3、①一年到头;长时期:山上常年积雪。 ②往年:腊日常年暖尚遥,今年腊日冻全消。
  • 4、1.长期安宁。 2.汉宫殿名。
  • 5、1.平庸的奴仆。
  • 6、1.犹常典。指经典。
  • 7、1.常格。 2.平常的品类。
  • 8、1.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。筑仓储谷,谷贱时增价而籴,谷贵时减价而粜。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。 2.即常平仓。 3.长期平衡。
  • 9、1.一定的期限。
  • 10、1.常用或普通的器物。 2.比喻普通的人。
  • 11、1.一般的情理。
  • 12、1.自然之性;常态。 2.一向如此。
  • 13、1.守常道不变的人。 2.平常的人。 3.固定的人。
  • 14、1.古代君主左右执掌政务的长官。《书.立政》:"王左右常伯﹑常任﹑准人﹑缀衣﹑虎贲。"蔡沈集传:"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。"一说指掌委任之官。见孔传。后泛称皇帝近臣。 2.正常的负荷。 3.长期担任的。
  • 15、1.平日;往日。 2.固定的日子。
  • 16、1.佛教语。犹恒河沙数,形容数量极大。
  • 17、1.固定的赏赐。
  • 18、1. 长期设立的(对临时性的而言)。如:常设机关。
  • 19、1.长生不老。 2.一定的生性。 3.即常生子。 4.固定的财产。
  • 20、1.固定的乐调。 2.正常的声调。
  • 21、1.固定的老师。
  • 22、1.长久安定;经常安宁。
  • 23、1.亦作"常燠"。 2.长期燠热。
  • 24、1.犹常列。

佹常的相关查询

佹常的意思解释、佹常的拼音怎么读?